[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6403.9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3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段家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锂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H01M10/058;H01M10/613;H01M10/0525;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本体 高温预警 报警装置 壳体内部 锂电池 壳体 发热 定位检测装置 检测装置输出 本实用新型 安全性能 动态检测 高温检测 检测信息 检测装置 移动检测 直接传输 电动车 端电性 输入端 检测 预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和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高温预警检测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报警装置,且报警装置输入端与高温预警检测装置输出端电性连接,此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通过设有的移动检测件与定位检测装置相结合,从而起到对电动车壳体内部的多个锂电池本体进行动态检测,从而实现对多个锂电池本体进行充分检测的作用,并能够将检测信息直接传输至报警装置,从而实现对锂电池本体发热情况进行及时预警,从而提高了锂电池本体高温检测效率,从而解决了不同锂电池本体发热程度不同而无法及时检测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锂电池本体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 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目前,由于现有的电动车用锂电池壳内部含有较多的锂电池,其检测方式为直接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个别锂电池上,而多个锂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老化程度不同,存在多个锂电池发热程度不同的现象,从而导致个别锂电池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检测到,进而引起锂电池爆炸与燃烧等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高温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和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高温预警检测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报警装置,且报警装置输入端与高温预警检测装置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高温预警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检测件和定位检测件,所述移动检测件设有两个,且两个移动检测件对称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定位检测件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检测件位于壳体内部远离移动检测件的两侧,所述移动检测件与定位检测件输出端均与报警装置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检测件包括微型电机、支撑壳、螺纹杆、移动套、滑杆、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感应触片,所述微型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壳外部的一侧,且微型电机输出端穿过支撑壳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微型电机输出端通过与支撑壳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微型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壳与壳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移动套内部设有内螺纹,且移动套螺纹套接在螺纹杆外侧,所述移动套滑动套接在滑杆外侧,且滑杆两端分别与支撑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且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感应触片,且感应触片与锂电池本体的外侧接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报警装置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检测件包括导热片、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散热片,所述导热片固定连接在锂电池本体的外侧,且导热片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接触,所述导热片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散热片,且两个散热片固定贯穿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报警灯和蜂鸣器对称固定在壳体顶部的两端,且报警灯与蜂鸣器输入端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移动检测件与定位检测装置相结合,从而起到对电动车壳体内部的多个锂电池本体进行动态检测,从而实现对多个锂电池本体进行充分检测的作用,并能够将检测信息直接传输至报警装置,从而实现对锂电池本体发热情况进行及时预警,从而提高了锂电池本体高温检测效率,从而解决了不同锂电池本体发热程度不同而无法及时检测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锂电池本体使用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锂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锂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6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