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6687.1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2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仁;胡瑞青;王俊;李谈;高志宏;王立新;李润轩;马晓波;康华;郭亮;王天明;李储军;贾少春;曹伟;王博;杨沛敏;翁木生;毛念华;张海;汪珂;段亚刚;王春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31/02;E02D29/045;E02D17/04;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凸式翼 脚板 地下 结构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所述体系包括基坑内的主体结构,以及主体结构侧墙外的基坑围护桩,主体结构侧墙外侧设置有水平向外凸式翼脚板,位于基坑围护桩之间。本实用新型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新型抗浮体系,采用掏挖技术形成凹槽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利用外凸式翼脚板影响范围土体有效重度及其抗剪能力,增加地下结构整体抗浮能力,避免了传统外挑式墙趾板抗浮措施需要扩大基坑开挖范围的弊端,具有受力清晰、设计简单、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充分利用地下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延伸空间,近年来地下空间逐步向大埋深、大空间方向发展,地下水对结构抗浮与防渗漏方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地下结构常因抗浮能力不足而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结构底板或侧墙裂缝、渗漏,甚至是梁柱节点开裂破坏等事故屡见不鲜。近年来,体型复杂的大埋深地下空间结构日渐增多,尤其是随着基于轨道交通的站城一体化(或TOD)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车站、各类穿越既有线工程或帮接建设等情况越来越普遍,地下结构抗浮设计对整体设计方案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某些条件下甚至成为了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工况。抗浮措施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结构安全、工程造价,不合理的抗浮措施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与投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于基坑围护桩之间施作钢筋混凝土外凸式翼脚板,外凸式翼脚板与主体结构侧墙整体式浇筑,利用外挑翼脚板影响范围内土体有效重度及其抗剪能力实现地下结构抗浮稳定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
包括地下工程主体结构,以及主体结构侧墙外的基坑围护桩,基坑围护桩按不大于两倍桩径的间隔布置;
主体结构侧墙外侧设置有水平向外凸式翼脚板,位于基坑围护桩之间。
外凸式翼脚板与主体结构侧墙整体浇筑,无施工接缝。
外凸式翼脚板沿基坑纵向不连通,从主体结构侧墙水平向伸出的位于基坑围护桩之间的翼脚板,与两侧基坑围护桩密贴。
外凸式翼脚板沿基坑纵向可连通,从主体结构侧墙水平向伸出的具有纵向排孔形式的翼脚板,在基坑围护桩外侧部分连为一个整体。
基坑围护桩与主体结构及外凸式翼脚板之间设置预铺防水卷材,形成全包防水层。
外凸式翼脚板为等截面结构,截面厚度一致;
外凸式翼脚板或为变截面结构,截面厚度不一致,在与主体结构相连处加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丰富了现有的抗浮设计方法。基坑围护桩为常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成熟,所涉及的成孔打桩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均为常规机械设备;外凸式翼脚板、主体结构及压密注浆所采用的钢筋、防水混凝土、模板、防水卷材与浆液等均为常规材料,其设计尺寸为常规类型,简单易作。外凸式翼脚板的尺寸、数量及埋深可根据抗浮稳定性要求及施工因素灵活布置与主体结构高度范围内,有效解决了传统外挑式墙趾板抗浮措施需要扩大基坑开挖范围的弊端,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经济技术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6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