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输水渠道底栖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7747.1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彭玉;刘辉;胡圣;王英才;梁建奎;张静;陈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水 渠道 动物 定量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水渠道底栖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所述定量采集装置包括人工基质体、钢丝绳、传感器装置、显示器装置和收放装置;多个所述人工基质体间隔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钢丝绳中靠近所述人工基质体处固定有所述传感器装置,所述钢丝绳的端部与所述收放装置相连接,使得所述收放装置能够收放所述钢丝绳,所述收放装置上还固定有与所述传感器装置电连接的显示器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底栖动物采集方法并不合适采集泥沙含量少、流速大、水深的渠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输水渠道底栖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南水北调中,总干渠为全钢筋水泥结构,不与外界水系连通,通水后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水库和输水干渠复合生态系统,横跨多流域和多气候带,其内的水文、水质、生物地化循环等状况与自然河流差异显著,生态系统各要素发展方向也无成熟经验可供参考。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掌握中线总干渠水生态现状与发展趋势是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
底栖动物指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底底部或者是水草等基质上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包括水生昆虫、寡毛类及软体动物等类群,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和次级生产者,并常用于生物评价。中线总干渠自2014年通水以来,渠道内的底栖动物处于快速建立与演替阶段,并以渠道两岸(淡水壳菜、萝卜螺等)及两岸生长的底栖藻类(摇蚊和寡毛)为主要生活基质,这与自然河流、湖泊的底栖动物生活基质有较大区别,亟需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传统的底栖动物采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彼得森采集法、D型网采集法及索伯网采集法。其中,彼得森采集法是采集水体底泥,带回室内经420μm(60目)筛网进行分样,挑拣出底栖动物,主要用于湖泊、大型河流等淤泥较多生境的底栖动物定量采集;D型网(60目)采集法是逆着水流方向,将D型网固定在采集点,在D型网上方将底质踢起来,使底栖动物顺着水流方向流进入网衣内,收集网内的含有底栖动物的有机碎屑,再带回室内挑拣出底栖动物,主要用于岸边及浅水区底栖动物定性采集;索伯网(60目)采集法是将准备好的索伯网固定于采集点(逆着水流方向旋转),用采样铲将采样框内底质铲起,使底栖动物顺着水流方向进入网内,收集网内的含有底栖动物的有机碎屑,再带回室内挑拣出底栖动物,主要用于可涉水的中小型溪流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还有针对软体动物采集的人工基质法,但很难定量。以上传统方法均不适宜中线总干渠底栖动物的调查,这表现在:(1)干渠渠道内的水体泥沙含量少(丹江口水库大部分来沙截于库内,且多年含沙量仅为0.03Kg/m,出库泥沙更少),流速整体较大,0.7~1.0米/秒,彼得森几乎采集不到淤泥;(2)干渠水深5~6m,不可涉水,D型网及索伯网均不宜操作,且危险性较大。
因此,根据硬化输水渠道特点及其渠道内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制定适合硬化输水渠道中底栖动物采集装置及方法,来满足中线干渠及其他大型硬化输水渠道水生态监测的需求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水渠道底栖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底栖动物采集方法并不合适采集泥沙含量少、流速大、水深的渠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输水渠道底栖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所述定量采集装置包括人工基质体、钢丝绳、传感器装置、显示器装置和收放装置;
其中,多个所述人工基质体间隔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钢丝绳中靠近所述人工基质体处固定有所述传感器装置,所述钢丝绳的端部与所述收放装置相连接,使得所述收放装置能够收放所述钢丝绳,所述收放装置上还固定有与所述传感器装置电连接的显示器装置。
优选地,所述人工基质体上固定有连接环,所述人工基质体通过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
优选地,所述收放装置包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手轮和固定在所述手轮上的手柄,所述钢丝绳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手轮上,通过旋转所述手轮能够收放所述钢丝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未经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7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排座椅双位置靠背锁
- 下一篇:带收藏式掩门的层板可调型热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