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613077.4 申请日: 2019-04-29
公开(公告)号: CN210315595U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王海鹏;杨建贵;景陈;李仁;蔡新;唐云清;顾冲;周丹;黄家青;韩雨君;宋智通;龚丽飞;孙晨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D17/20 分类号: E02D17/20;E02B3/12;A01G20/00;A01G24/10;A01G24/20;A01G24/35;C04B28/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杜春秋;牛莉莉
地址: 21002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硬质 护坡 原位 生态 绿化 混凝土 改造 结构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结构,包括土坡和设置于土坡表面的硬质护坡,以及铺设于硬质护坡上的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在所述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营养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有植物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与景观绿化相配合,规避了传统护坡绿化不足的问题,在满足护坡安全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植物更容易扎根于护坡土体中,从而构建出生态绿化护坡,适用于硬质护坡原位改造,起到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结构,属于生态护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硬质护坡是指由坚硬的石块或混凝土材料组成的与土体完全隔绝的结构体,其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几种形式。这些结构形式的护坡,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自然河流渠道化、非连续化,将整个河岸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原来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断开了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使得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是值得寻求的一门技术。生态护坡的主要功能包括护坡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功能和改善环境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筑物的增多,城市中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多,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因此生态护坡建设工程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护坡可以通过控制污水流动来防止水体污染,也可以通过净化河流来防止环境破坏,从而对社会生活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生态护坡是在保证传统护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发挥自然植被的作用,由以往传统护坡单一的施工模式转变为绿色植物与混凝土、土木材料相结合的综合性施工模式,使之在达到保护性作用的同时,提高工程的实用性,使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硬质护坡的原位生态改造研究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景观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研究对河流硬质护坡的生态化改造,对于恢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提高河流的生态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硬质护坡的生态修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种是破除硬质护坡后,再对护坡进行生态修复,其实质与直接在土质护坡上进行生态化改造技术差不多,国内外在此技术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第二种是在不拆除原混凝土板或浆砌石、减少消耗的基础上直接在硬质护坡上进行生态修复,这在国内外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针对性不强,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结构,改造后的护坡工艺操作简单,能现场快速施工,既适合植物生长,又具有高强度、高透气性、耐久性、抗冲刷力强、抗冻融性好等优势。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结构,包括土坡和设置于土坡表面的硬质护坡,还包括铺设于硬质护坡上的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在所述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营养土层和种植土层,在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有植物层。

优选地,在所述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上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穿过硬质护坡后与土坡相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硬质护坡上至少每平米打一个第一孔洞。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洞的直径为10cm、深度为15cm。

优选地,所述生态绿化混凝土基体的厚度为15cm,所述营养土层的厚度为1c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4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3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