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3103.3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恒通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2 | 分类号: | A47J27/02;A47J36/06;A47J36/36 |
代理公司: | 44601 中山益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许俊逸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管 加热 收集腔 容置腔 器壁 本实用新型 燃料燃烧 加热器 加热容器 热量传递 热量利用 第一端 附着 给器 容置 火苗 连通 热气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容器,其由器底和器壁组成而形成有容置腔,器底背向容置腔的一面形成有用以收集热气的收集腔,器壁上附着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的第一端与收集腔连通,导热管的第二端从器壁背向容置腔的一面向外伸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燃料燃烧后其火苗或热量一部分加热器底,而另一部分通过所述收集腔被传送到导热管中,导热管被加热而最终将热量传递给器壁或直接用以加热放置在容置中需要加热的物品,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较而言,其增加了导热管和收集腔,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加热面积,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燃料燃烧后的热量利用起来,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加热容器诸如锅,其锅体由底部跟侧面组成,用于加热时,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是通过底部及侧面传递到被加热物品,在这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带有热量的气体没有来得及被利用而跟随废气一起被排走,十分浪费资源。
因此,现有加热容器存在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加加热面积和最大限度利用燃料燃烧后的热量的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容器,由器底和器壁组成而形成有容置腔,器底背向容置腔的一面形成有用以收集热气的收集腔,器壁上附着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的第一端与收集腔连通,导热管的第二端从器壁背向容置腔的一面向外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燃料燃烧后其火苗或热量一部分加热器底,而另一部分通过所述收集腔被传送到导热管中,导热管被加热而最终将热量传递给器壁或直接用以加热放置在容置中需要加热的物品,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较而言,其增加了导热管和收集腔,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加热面积,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燃料燃烧后的热量利用起来,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案进行改进:
所述收集腔为以器底的中心为圆心的环状凹槽,导热管的第一端的端口为热气进口,热气进口开设在环状凹槽的底面或内侧面上。
所述器壁为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所述器底呈杯状,器底通过其杯沿连接于圆筒体的内壁面而与器壁连成一体,器底的外表面、器底的杯沿和器壁其内表面面向器底外表面形成所述收集腔,导热管的第一端的端口为热气进口,热气进口开设在器底的外表面或器底的杯沿上。
导热管在垂直于其中心轴的一个截面上或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四方形。
所述导热管螺旋环绕上升地附着在器壁的内壁面,导热管的第二端穿过器壁使其端口伸出容置腔,导热管的第二端的端口为热气出口。
所述导热管螺旋环绕上升地附着在器壁的外壁面,导热管的第二端的端口为热气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整体三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整体三维状态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一个剖视图(剖面同时经过加热容器的中心轴和热气进口的中心轴)。
图4是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一个剖视图(剖面同时经过加热容器的中心轴和热气出口的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加热容器由器底11和器壁12组成而形成有容置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恒通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恒通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3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圈固定架和烹饪器具
- 下一篇:一种台式保温蒸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