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5070.6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凯;余伟;黄小林;林黑着;李涛;虞为;黄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篮子 抓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包括圆筒形网笼和诱鱼料筒,所述圆筒形网笼的顶部中央设置有开口,所述诱鱼料筒设置在圆筒形网笼的内部上方,所述诱鱼料筒的上端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开口对接,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圆筒形网笼上端部的圆柱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进鱼孔,进鱼孔环绕诱鱼料筒均匀分布在所述圆筒形网笼的四周,所述圆筒形网笼下端部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一个出鱼孔,所述出鱼孔处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圆筒形网笼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根提绳。使用该装置有利于提高篮子鱼的捕捉效率,且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
背景技术
篮子鱼俗称臭肚鱼、泥猛,为近岸小型鱼类。篮子鱼属(Siganus)约有26个品种,目前国内主要养殖品种为黄斑篮子鱼(S.fuscesoens)和点篮子鱼(S.guttatus),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海域。篮子鱼背鳍和臀鳍上的刺骨尖锐有毒,喜栖息于岩礁、珊瑚丛、海藻床,啃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故肉质有独特风味,也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篮子鱼的养殖方式主要为海上网箱主养或与其它鱼类套养。因其杂食性特点,喜食网箱附着藻类,可利用来清洁网衣,同时又降低了饲料成本,且养殖周期短(3~6个月),养殖成本较低,效益明显,因此近年来篮子鱼养殖产业发展迅猛。
现有技术中有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621305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野生黄斑篮子鱼无损捕抓装置,但该装置仅有一个进鱼孔,捕鱼效率低下;同时该装置制作复杂,只在底部设置有开口,不便于增加诱饵以及马尾藻等,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包括圆筒形网笼和诱鱼料筒,所述圆筒形网笼的顶部中央设置有开口,所述诱鱼料筒设置在圆筒形网笼的内部上方,所述诱鱼料筒的上端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开口对接,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圆筒形网笼上端部的圆柱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进鱼孔,进鱼孔环绕诱鱼料筒均匀分布在所述圆筒形网笼的四周,所述圆筒形网笼下端部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一个出鱼孔,所述出鱼孔处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圆筒形网笼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根提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鱼孔外宽内窄,由圆筒形网笼的网体向圆筒形网笼的内部呈逐渐变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盖板通过合页铰接在开口的边缘,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合页铰接在圆筒形网笼底部的边缘,所述第一盖板与开口以及所述第二盖板与圆筒形网笼的侧壁均通过卡扣结构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圆筒形网笼的底部铺设有塑料水草。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诱鱼料筒设置在圆筒形网笼的上方,避免了占据圆筒形网笼底部的空间,实现了底部更大空间的预留。同时,进鱼孔的数量设置成多个,有利于提高篮子鱼的捕捉效率。该装置中,可通过打开第一盖板即可实现诱饵的添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野生篮子鱼抓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鱼孔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5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培作物的种植床
- 下一篇:一种摆动式主辊喷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