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支架结构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6705.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9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邦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18;A61L27/58;A61L27/54 |
代理公司: | 32225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纤维 覆盖 物质交换 粘连剂 微孔 本实用新型 医疗设备领域 康复 二次损伤 辅助治疗 神经生长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血液溶解 营养物质 支架结构 周围组织 长度比 管内部 微环境 缝合 取向 缺损 神经 生长 保留 自由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支架结构物,具体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外覆盖管,所述外覆盖管内部设有可降解纤维束,所述可降解纤维束与外覆盖管之间设有粘连剂柱,外覆盖管上均匀设有多个物质交换微孔,粘连剂柱内部设有康复药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外覆盖管、可降解纤维束和粘连剂柱,可降解纤维束对神经生长进行生长的取向引导,带有物质交换微孔的外覆盖管可防止周围组织长入,又能保留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微孔保证自由进出,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可降解纤维束长度比外覆盖管长度略短,可以让缺损神经插入,避免了缝合带来的二次损伤,康复药剂与血液溶解,对患处直接进行药物辅助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支架结构物。
背景技术
神经损伤也日益常见,尤其是周围神经损伤。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或者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缝合进行修复,但是供体神经来源受限,且均需要进行缝合容易出现感觉神经纤维与运动神经纤维的错接以及断端瘢痕组织侵入等问题。根据近年来已经被众多学者证实的神经选择再生理论,采用人工神经鞘管进行周围神经修复成为一个理想替代方法,其主要是利用断端留出空间提供选择性再生空间诱导损伤神经再生。神经损伤再生或者修复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尤其是中枢神经。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可降解生物材料构建的结构物用于神经再生的尝试。大多为天然生物材料,在材料来源和性能稳定上均存在着不一致情况。合成材料在材料性能均一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00732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内层和设于所述内层外壁的外层;所述内层由胶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复合材料制得,所述外层由胶原壳、聚糖、丝素蛋白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复合材料制得。
上述专利的缺点在于无法携带治疗药物,且支架材料取向程度不够,从而不利用神经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支架结构物,通过可降解纤维束对神经生长进行生长的取向引导,带有物质交换微孔的外覆盖管设置,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周围组织长入,另外一方面保留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微孔保证自由进出,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可降解纤维束长度比外覆盖管长度略短,可以让缺损神经插入,避免了缝合带来的二次损伤,水凝胶的多孔特性方便康复药剂与血液溶解,对患处直接进行药物辅助治疗,有利用神经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支架结构物,包括外覆盖管,所述外覆盖管内部设有可降解纤维束,所述可降解纤维束与外覆盖管之间设有粘连剂柱;
外覆盖管上均匀设有多个物质交换微孔,多个所述物质交换微孔均贯穿外覆盖管与内腔相连;
粘连剂柱内部设有康复药剂,所述康复药剂设置为用于神经再生的水溶性的或油溶性药物。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覆盖管由两亲性聚酯类生物材料制成,所述两亲性聚酯类生物材料设置为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中的一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纤维束包括多根可降解生物材料纤维,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纤维由聚乳酸、聚乙交酯丙交酯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连剂柱由水凝胶材料制成,所述可降解纤维束和粘连剂柱长度均小于外覆盖管长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物质交换微孔的孔径设置纳米级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邦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邦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6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容提拉线及引导器具
- 下一篇:人工带瓣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