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7760.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6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汤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苏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36;B65G53/34;B65G53/5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51217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料斗 鼓风装置 出料口 电热丝 接料斗 风机 输料管 吸料管 真空泵 真空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汽车内饰板 顶部设置 生产装置 输送过程 出风口 出料阀 进料阀 热空气 通气孔 物料仓 加热 连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板生产装置的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上料装置,包括真空料斗、真空泵、鼓风装置和接料斗。真空料斗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真空料斗顶部连接真空泵和鼓风装置。真空料斗顶部还设置有连通物料仓的吸料管。吸料管连接有进料阀。鼓风装置风机和电热丝。电热丝设置于风机的出风口,以使风机形成的气流经电热丝加热后输送至真空料斗。接料斗通过输料管连接于真空料斗的出料口。输料管靠近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接料斗顶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热空气对物料进行干燥。保证了物料的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板生产装置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输送机是一种借助于真空吸力来传送颗粒和粉末状物料的无尘密闭管道输送设备,利用真空与环境空间的气压差,形成管道内气体流动,带动粉状物料运动,从而完成粉体的输送,现广泛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冶金、建材、农副等各轻、重工业行业。
汽车内饰板一般由塑料制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烘干处理。在汽车内饰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塑料颗粒通过真空输送机输送至注塑机内。现有的真空输送机只能对塑料颗粒进行输送,无法对塑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上料装置,其能够对输送的物料进行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真空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真空料斗、真空泵、鼓风装置和接料斗;
所述真空料斗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真空料斗顶部连接所述真空泵和鼓风装置;所述真空料斗顶部还设置有连通物料仓的吸料管;所述吸料管连接有进料阀;
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风机和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以使所述风机形成的气流经电热丝加热后输送至所述真空料斗;
所述接料斗通过输料管连接于所述真空料斗的出料口;所述输料管靠近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所述接料斗顶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从所述接料斗的侧壁水平延伸至所述接料斗内部;所述接料斗内壁于所述输料管正前方倾斜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较低端向所述输料管的管口靠近。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料斗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吸料管的管口和所述真空料斗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连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和所述鼓风装置均通过通气阀门连通所述真空料斗。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斗下端设置有上料口;所述接料斗于所述上料口处设置有物料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物料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通过吸料管被吸入真空料斗,随即鼓风装置通过加压的方式将真空料斗内的物料输送至接料斗。
鼓风装置设置的电热丝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物料被热空气输送至接料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热空气对物料进行干燥。当物料到达接料斗后,夹杂水蒸气的热空气从接料斗顶部的通气孔排出,物料则掉落至接料斗内。
这种真空上料装置在输料过程中能够对物料干燥,保证了物料的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封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苏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苏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7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