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1855.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2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承军;陈创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杨兴宇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玻组件 发电量 太阳光线 光导板 第二区域 第一区域 光伏支架 背表面 本实用新型 可吸收 正表面 导出 覆盖 探出 潜能 发电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及双玻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面向所述双玻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探出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内。该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双玻组件正表面吸收太阳光线的情况下将太阳光线引导至双玻组件的背表面,使得双玻组件的双面均可以获取太阳光线,充分发掘了双玻组件的发电潜能,大幅度的提升了双玻组件的发电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跟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
背景技术
双玻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由于双玻组件的背面同样可以吸收光线并产生电能,与传统的光伏组件相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因而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目前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现有技术中提升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效率主要是通过在双玻组件的背表面设置反光装置来实现的,反光装置由于受到组件的遮挡,获取的光线较为有限,限制了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用以提升双玻组件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发电效率,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及双玻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
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
所述光导板面向所述双玻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探出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内。
具体实施中,所述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排所述光伏支架,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支架顶部的所述双玻组件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长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阴影的长度。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光导板的底侧,各排所述光导板与前排所述双玻组件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短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阴影的长度。
具体实施中,所述光导板内部具有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光导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中,所述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及光导出端均垂直于所述光导板的正表面。
具体实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顶部具有多个所述光导板及多个所述双玻组件,各所述光导板与底部对应的所述双玻组件的宽度相等。
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支架通过双层固定夹具夹持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
具体实施中,所述双层固定夹具的光导板夹持面具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表面呈波浪状。
具体实施中,所述双层固定夹具包括侧边夹具和中间夹具,所述侧边夹具具有单侧夹持部,设置于一排中的两侧所述光导板及两侧所述双玻组件的外端;所述中间夹具具有双侧夹持部,设置于一排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光导板及相邻两个所述双玻组件之间。
具体实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垂直于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组立柱,各组内包括两个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所述立柱,各所述立柱具有高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支架还具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主梁及所述立柱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1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蝶式太阳能聚能盘转轴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接线盒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