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3293.7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5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越;周燕飞;张中林;顾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庆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搭接边 单体电池 电池模组 相对设置 紧固件 动力电池包 焊接固定 抗拉性能 容纳空间 膨胀力 搭接 紧固 穿过 膨胀 容纳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车辆,电池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A1)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A1)的第二方向(A2)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围成用于容纳单体电池(5)的容纳空间(3),所述第一侧板(1)沿所述第二方向(A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搭接边(11),所述搭接边(11)搭接在所述第二侧板(2)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2)焊接固定,紧固件穿过所述搭接边(11)和第二侧板(2),以将所述搭接边(11)和第二侧板(2)紧固在一起。这样,当单体电池发生膨胀时,紧固件能承受一部分的膨胀力,以提高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抗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使用该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以及使用该动力电池包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的四周通常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相对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用于容纳单体电池的容纳空间,并对单体电池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通常,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由于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在焊缝两侧的焊接热影响区内,母材会产生明显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变化,从而导致处于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强度和抗拉性能降低,在单体电池发生膨胀时,容易发生断裂、失效的情况。
并且,由于受安装空间限制,通过增加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的厚度来提高其强度和抗拉性能的方式会导致单体电池数量的减少,从而影响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因此,如何在提高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处的强度及抗拉性能的同时,保证电池模组的电量是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使用该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以及使用该动力电池包的车辆,该电池模组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处的强度及抗拉性能,并保证电池模组的续航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用于容纳单体电池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搭接边,所述搭接边搭接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焊接固定,紧固件穿过所述搭接边和第二侧板,以将所述搭接边和第二侧板紧固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铆钉,所述搭接边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铆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将所述搭接边和第二侧板铆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内形成有膨胀腔,所述膨胀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铆钉的杆部容纳在所述膨胀腔内,以使所述膨胀腔向所述铆钉的杆部提供膨胀空间。
可选地,所述铆钉为多个,多个所述铆钉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板本体,所述搭接边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两端,所述搭接边包括第一搭接边和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本体和第二搭接边之间,所述搭接边形成为L形结构,以使所述第一侧板形成为U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二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搭接边和第二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形成为“凸”字形结构,并且包括凸部、和从该凸部分别垂直地相反延伸的侧部,所述凸部朝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凸出于所述侧部,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侧部贴合并与所述凸部间隔,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凸部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边的外表面与所述凸部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小于0.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3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散热功能的锂电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