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带检测功能的血管缝合练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3904.8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圣恺;谢雨;李春洁;于晨浩;周雪儿;吴樱仪;陈格韵;曹钰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机构 连通 接口转换器 引流 模拟血管 血管缝合 血管夹 底架 软垫 计量机构 注水机构 集水槽 练习器 出口 本实用新型 立柱安装 缝合口 内外层 缝合 漏液 内壁 外翻 自带 检验 流出 直观 量化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检测功能的血管缝合练习器,其包括底架、接口转换器、内外层不同色的模拟血管、血管夹、软垫、分流机构、注水机构和计量机构;血管夹通过一立柱安装于底架上,用于固定模拟血管的缝合端口;模拟血管一端通过一接口转换器与注水机构的出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另一接口转换器与分流机构的入口连通;软垫安装于底架与血管夹之间,软垫设计有引流机构,以对缝合口流出的漏液进行引流,在引流机构的端部设置有一集水槽,分流机构的第一出口与集水槽连通,分流机构的第二出口与计量机构连通。本设计的练习器,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和简单的操作,即可直观地检验血管缝合口是否实现内壁外翻,以及量化地检验血管缝合口的紧密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缝合练习器,特别是一种自带检测功能的血管缝合练习器。
背景技术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的发展,使外科手术中游离皮瓣的应用迈进了新的纪元,大大提高皮瓣存活率、可用皮瓣的面积和形状也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对提高外科手术后创面整形修复的效果及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血管缝合术的要求十分严格,即缝合后,要达到内膜外翻的效果,以免形成血栓;缝合处血管腔必须通畅,以保证皮瓣血供;同时缝合处的血管壁又要十分密合,防止血流外漏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针对医学与医学教育的特点,临床前技能训练是培养年轻医师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血管缝合练习器因此被开发出来。但是,目前的练习器仅能供医师联系血管的缝合,对于血管缝合的质量,目前均通过粗略的肉眼主观判断,尚无一种可以检验或辅助检验的工具。针对需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技能的训练,开发一套模拟性强的练习器,并构建标准、稳定、定量的考核体系,对外科教学与考核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检测血管缝合质量的血管缝合练习器。以在完成血管缝合练习后,可以便捷、客观地检测缝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带检测功能的血管缝合练习器,其包括底架、接口转换器、模拟血管、血管夹、软垫、分流机构、注水机构和计量机构;血管夹通过一立柱安装于底架上,用于固定模拟血管的缝合端口;模拟血管一端通过一接口转换器与注水机构连通,另一端通过另一接口转换器与分流机构的入口连通;软垫安装于底架与血管夹之间,软垫设计有引流机构,以对缝合口出的漏液进行引流,在引流机构的端部设置有一集水槽,分流机构的第一出口与集水槽连通,分流机构的第二出口与计量机构连通。
对模拟血管缝合后,通过注水机构注水、计量机构集水,两者进行对比即可判断出血管缝合的紧密程度。软垫的设计可以对漏液进行引流。
进一步的,上述模拟血管的内、外壁颜色不同。这样,可以直观地观察缝合口,检验是否实现内壁外翻。
进一步的,上述模拟血管的内、外壁为对比强烈的颜色。以便直观观察缝合口。
进一步的,上述接口转换器为锥体状。该设计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模拟血管。
进一步的,上述注水机构包括一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尾部与所述另一接口转换器连通,所述注水管从头部沿尾部方向依次设计有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标识的设计可以精确控制注水检测环节的注水量,进而精确了解漏液量或其所占注水量的比例,由于各标识的设计,可以精确地控制注水量,因此,通过漏液量与注水量间的对比,即可实现对缝合紧密程度的精确检测(辅助)。
进一步的,上述注水管为竖直设计。竖直设计注水管,通过水自身的压力即可完成注水。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分别为第一颜色标线、第二颜色标线和第三颜色标线。
进一步的,上述软垫设计的引流机构为:软垫顶部向所述集水槽方向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的,上述计量机构为一量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39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实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工业传感器应用实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