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5564.2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6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宗晟;伍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C3/40 | 分类号: | D04C3/40 |
代理公司: | 32218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溅;徐冬涛 |
地址: | 214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圆形织物 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 三维编织 编织角 编织 编织预制件 结构稳定性 升降支架 直径调节 预制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支架(3)和能够升降支架(3)的升降机构(4),支架(3)设置在已编织预制件(1)的待编织方向上且支架(3)能够改变圆形织物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支架适当运动,以编织不同直径的圆形织物,直径小的位置则升降机构带动支架上升、直径大的地方则升降机构带动支架下降,即根据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的直径调节编织角的大小,以控制预制件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圆形织物的结构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的编织角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编织圆形织物是一种新型的圆形网状结构织物,是20世纪末期随着三维整体编织高新纺织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与传统经纬交织的二维编织相比,三维编织圆形织物技术直接通过携纱器的走向变化将纤维束编织成所需要的圆形形状,形成预制件,然后以预制件为增强骨架,采用树脂等复合纺织浸胶固化以形成圆形复合材料,如火箭喷管。三维编织圆形织物因其优异的结构和性能在航天航空、军事、医疗、交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编织角是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的重要参数之一,编织角θ是指三维织物表面上纱线或纤维束与织物轴向形成的夹角,如图1所示。对于统一预制件,直径大的地方编织角较小;直径小的地方编织角较大,如图2所示。实验表明,材料的编织角对其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编织角的变化,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机制发生了变化,编织角越小,纵向拉伸和压缩性能越高,剪切性能越低。编织角小的材料抗蠕变性能较好;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然而,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编织圆形织物分为手工和机器两种方式,通过改变卷曲速度和环形速度编织出具有不同编织角度的预制件,编织速度缓慢,编织角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该装置在圆形织物预制件编织过程中,对不同直径处的编织角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圆形织物预制件机构稳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支架和能够升降支架的升降机构,支架设置在已编织预制件的待编织方向上且支架能够改变圆形织物的直径。
所述的支架为倒圆锥体。
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在支架的锥角处,且纱线或纤维束披散在支架的锥底圆周侧,通过改变支架的锥底位置来改变纱线或纤维束的支撑直径。
所述的升降机构采用驱动设备进行驱动。
所述的驱动设备采用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支架适当运动,以编织不同直径的圆形织物,直径小的位置则升降机构带动支架上升、直径大的地方则升降机构带动支架下降,即根据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的直径调节编织角的大小,以控制预制件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圆形织物的结构和性能;另外通过采用伺服电机来驱动升降机构,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密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编织角的图示说明;
附图2为不同直径的编织角大小展示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三维编织圆形织物编织角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已编织预制件;2—纱线或纤维束;3—支架;4—升降机构;5—驱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55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提花机的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环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