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性能屏蔽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8745.0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3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贲华;顾文灏;赵乐;张祥;高国忠;蒋晨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B32B17/10;B32B5/02;B32B27/06;B32B27/40;B32B27/30;B32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屏蔽 玻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性能屏蔽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为多层复合结构;导磁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纳米级电磁屏蔽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纳米级电磁屏蔽层为纳米级的无序不规则银网格;导电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以及柔性金属网,一端与导磁层、纳米级电磁屏蔽层及导电层连接,柔性金属网的另一端用于与玻璃本体的外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屏蔽玻璃对电磁场的屏蔽防护能力强,屏蔽频段广泛;同时,纳米级电磁屏蔽层还采用了无序不规则网格图形,强光下不会产生摩尔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玻璃,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性能屏蔽玻璃。
背景技术
电磁波是电磁能量传播的主要方式,高频电路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邻近的其它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空间的各种电磁波也会感应到电路中,对电路造成干扰。电磁屏蔽是由金属屏蔽体将电磁波局限于某一区域的一种方法,电磁屏蔽在电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广泛。
高强电磁屏蔽玻璃的制造通常需要根据需求的电磁波频段的屏蔽效能来进行设计,但是现有技术的电磁屏蔽玻璃防护较强的频段为0.3-18GHz,屏蔽效能为≥40dB。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的电磁屏蔽玻璃对0.01-300MHz频段、18-40GHz频段的防护效能不足;
2、现有技术的电磁屏蔽玻璃通常为微纳网格为蚀刻制成,线宽为0.5-15μm,线宽范围较大,网格为规则图形,强光下易产生摩尔纹,影响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对观察者产生眩晕,视觉模糊等严重的负面感受;
3、同时,微纳网格的基材为柔性材料,并且该柔性材料裸露使用,抗环境性能较差,弯曲后的视觉变形严重;
4、另外,现有技术的电磁屏蔽玻璃的通常由一层电磁屏蔽层作为电磁防护,电磁屏蔽层的金属材料较为单一,对磁场的防护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屏蔽玻璃。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性能屏蔽玻璃,其中高性能屏蔽玻璃包括:
玻璃本体,其为多层复合结构;
导磁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
纳米级电磁屏蔽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纳米级电磁屏蔽层为纳米级的无序不规则银网格;
导电层,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并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多层结构上;以及
柔性金属网,一端与导磁层、纳米级电磁屏蔽层及导电层连接,柔性金属网的另一端用于与玻璃本体的外部连接。
其中,导磁层、纳米级电磁屏蔽层及导电层位于多层复合结构中的不同层结构上,形成屏蔽体,屏蔽体用于玻璃本体的电磁屏蔽。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多层复合结构还包括:内层玻璃,设置于多层复合结构的内侧,导磁层设置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中间有机层,设置于内层玻璃上,纳米级电磁屏蔽层设置于中间有机层的中间;以及外层玻璃,设置于中间有机层上,导电层设置于外层玻璃的内表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内层玻璃为铝硅酸盐玻璃;中间有机层为多层透明聚氨酯类高分子层或多层聚乙烯醇类高分子层,多层透明聚氨酯类高分子层或多层聚乙烯醇类高分子层是层叠设置的,纳米级电磁屏蔽层设置于多层透明聚氨酯类高分子层或多层聚乙烯醇类高分子层之间;以及外层玻璃为铝硅酸盐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8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