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验室用丝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0259.2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杭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B7/08 | 分类号: | D06B7/08 |
代理公司: | 11531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张紧组件 长套管 撑管 螺母 张力调节功能 手柄 内螺纹套 丝光效果 丝光装置 限位组件 长螺杆 短套管 中套管 撑脚 横档 细管 简易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室用丝光装置,包括两个箱体、多个横档、四个撑脚、两个限位组件和两个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长螺杆、手柄、内螺纹套、第一长套管、短套管、螺母、第一撑管、第二撑管、中套管、细管、第二长套管、第一搁管和第二搁管;本实用新型具备张力调节功能,大大提高了丝光效果,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操作简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室用丝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丝光是一种纺织行业常用的加工工序,丝光后的纺织物光泽提高,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均增强,缩水率、尺寸稳定性和织物平整度均提高,强力、延伸性等机械性能有所改善;为了更好的掌握纺织物丝光后光泽、颜色、色牢度、强力、伸度等的变化情况,最好是在进入大型丝光设备之前先在实验室里进行小样实验。
现有的实验室丝光方法有:1、将纺织物直接放入碱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并用水冲洗干净,这种方式是在纺织物松弛状态下进行的,碱液只在纺织物的部分表面起作用,丝光效果较差,跟大生产差距比较大;2、将纺织物绑在两根玻璃棒上并一起放入碱液中,然后撑开两根玻璃棒,放置一定时间后取出并用水冲洗干净这种方法虽有一定改进,但是两个玻璃棒撑开的张力不均衡,而且每根玻璃棒两端的张力不一样,丝光效果差异较大;3、将纺织物固定在一个框架上并放入碱液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取出并用水冲洗,这个方法可以保持张力一致,但是与大生产工艺还存在一定差异,因为框架的张力无法改变,而大生产时的张力是分几个阶段进行变化的;上述方法均无法模拟纺织物大生产时的丝光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张力调节功能,大大提高了丝光效果,使得实验室中小样的丝光效果与大生产时的丝光效果几乎一样,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操作简易的试验室用丝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试验室用丝光装置,包括两个箱体、多个横档、四个撑脚、两个限位组件和两个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箱体竖直设置且相互对称,两个所述箱体的内侧侧面之间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横档组合,每个所述横档组合包括多个竖向等间距分布的横档,两个所述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张紧组件;两个所述箱体的内部还均设置有一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张紧组件相互配合;每个所述箱体的外侧底部均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撑脚;所述张紧组件包括长螺杆、手柄、内螺纹套、第一长套管、短套管、螺母、第一撑管、第二撑管、中套管、细管、第二长套管、第一搁管和第二搁管;所述长螺杆竖直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所述内螺纹套套设螺接在长螺杆的中部外侧,所述长螺杆的上端固定在手柄的中部,所述长螺杆的下端外侧套设螺接有两个螺母,所述短套管套设在长螺杆的下端外侧并位于两个螺母的上方,所述第一长套管套设固定在长螺杆上并位于短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一长套管的下端抵住短套管的上端,所述短套管的外侧固定有两个互为对角分布的第一撑管,两个所述第一撑管的外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中套管;每个所述中套管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搁管,每个所述中套管的上端中心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细管;每个所述细管的上端均套设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第二长套管,每个所述第二长套管的上方外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撑管,两个所述第二撑管的外端互为对角的分别固定在内螺纹套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长套管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且对称分布的第一搁管。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板组合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板组合,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组合分别设于两个第一限位板组合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组合分别固定在箱体的上端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组合分别固定在箱体的下端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搁管的外径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板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下侧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搁管的外径相互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0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