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深基坑换撑回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0957.2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裴华;魏金;龙荣国;何国思;袁利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基坑 回填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深基坑换撑回填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高层建筑深基坑换撑回填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临时支撑设置于超大深基坑内,临时支撑和基坑围护结构形成稳定的基坑临时支护体系;换撑板带在地下室结构外墙和地下连续墙之间跳仓设置,换撑板带与地下室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换撑板带的标高与地下室主体结构梁板的标高一致,所述换撑板带一端与地下室结构外墙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换撑板带另一端与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桩吊接连接;回填层与换撑板带的标高一致,回填层由轻质发泡混凝土浇筑而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深基坑换撑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深基坑中的换撑,需根据特定条件(土质、桩基承载力)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取代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进而确保了临时内支撑拆除后,主体结构工程能安全进行,使得应力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换撑原理让支护桩因内支撑拆除所产生的部分应力通过传力构件传递给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第三者,从而达到新的受力平衡。它除可采用刚性支撑件(斜撑、水平支撑)连接支护桩和地下室结构来控制变形、实现应力传递外,也可采用回填方式来实现。在此转换过程中,围护体系本身依然承担相当的支护作用。超高层建筑深基坑中的换撑目前有两种较为成熟的技术:一种是采用水平刚性构件进行换撑,另一种是增设斜撑。
然而,采用水平刚性构件进行换撑,将支护体系的应力通过梁板传递的换撑模式,比较适合工期相对较紧的工程。这是因为,此换撑方法是通过主体结构梁板来承受基坑内力,进而对工程本身的主体安全性要求大大提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安全隐患。但实际施工过程时,往往防水施工介入较晚,且回填料密实度很难控制,对较大基坑的内力传递无法保证,因此回填材料作为传力带只作辅助之用并夯实;之后再在回填土(或砂石料)上方浇筑一道250-500mm厚素砼水平环带作为换撑,待该部分素砼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进行临时支撑系统的拆除工序。但对于超大超深基坑或主体结构受力复杂的工程,此方法实际操作困难,施工效率低,工期较长不易控制,且基坑围护体系的安全风险几率明显增大,严重地影响着整体工期。
增设斜撑的换撑方法虽然工期短、投入较少,但对应整个围护体系的支撑点选择较困难,难以顾全大局;换撑的整体作用效果差,易被破坏。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因支护桩与主结构侧壁(外墙)间距较窄,导致斜撑需穿过墙体与地下室砼底板牛腿相连,这样便增加防水施工难度,拆除斜撑还会延误工期。
因此,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换撑回填方法以适应超大超深基坑或工程结构受力复杂的施工需求,可以实现特大型深基坑的安全、简捷、高效的换撑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高层建筑超大深基坑换撑及土方回填时,由于利用不合理的回填土及分层压实的方式,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且会因换撑方法不当致使基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进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深基坑换撑回填结构,可以实现特大型深基坑的安全、简捷、高效的换撑施工,从而避免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二次拆除、回填夯实等工作,并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满足施工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大深基坑换撑回填结构,它包括:
临时支撑,所述临时支撑设置于超大深基坑内,所述临时支撑和基坑围护结构形成稳定的基坑临时支护体系;
换撑板带,所述换撑板带在地下室结构外墙和地下连续墙之间跳仓设置,所述换撑板带与所述地下室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所述换撑板带的标高与地下室主体结构梁板的标高一致,所述换撑板带一端与地下室结构外墙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换撑板带另一端与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桩吊接连接;
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与换撑板带的标高一致,所述回填层由轻质发泡混凝土浇筑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0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多管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