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顶行李架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1444.3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勇;潘筱;王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9/045 | 分类号: | B60R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行李架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顶行李架结构及车辆,所述车顶行李架结构包括行李架、升降机构和车顶,所述车顶设置有凹槽,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行李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行李架在凸出于所述车顶的顶面的工作状态和缩入所述凹槽的收纳状态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的车顶行李架结构能够通过升降机构调节行李架的高度,使行李架在不使用时能够缩入凹槽,从而消除车顶行李架导致的风阻和风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顶行李架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顶行李架加装在汽车壳体顶部,用来安全方便地固定行李的支撑架或部件,广泛应用在汽车领域,特别是应用在越野车上。
在不使用车顶行李架时,车顶行李架增大了车辆迎风面积,从而增大了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燃油经济性,增加了行驶风噪,影响驾驶舒适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顶行李架结构,该车顶行李架结构能够在不使用时将行李架缩入凹槽,以降低风阻和风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顶行李架结构,所述车顶行李架结构包括行李架、升降机构和车顶,所述车顶设置有凹槽,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行李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行李架在凸出于所述车顶的顶面的工作状态和缩入所述凹槽的收纳状态之间转换。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彼此交叉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行李架铰接且铰接点能够沿所述行李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行李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车顶,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车顶且铰接点能够沿所述车顶在平行于所述行李架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杠和丝杠螺母,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套设在所述丝杠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丝杠螺母。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凹槽内的安装座,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行李架包括纵向杆,所述纵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纵向杆上的滑套,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滑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一者的中部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一者穿过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避让孔的相对的侧壁设置有对应的销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穿过所述销孔的销轴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以形成X型剪叉机构。
优选地,所述车顶行李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机构,所述车顶设置有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升降机构的至少两个所述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顶行李架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车顶行李架结构能够通过升降机构调节行李架的高度,使行李架在不使用时能够缩入凹槽,从而消除车顶行李架导致的风阻和风噪。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1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头注胶工作台
- 下一篇:显示屏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