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式冷却水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2817.9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柯远志;凌云;邓小梅;田均;邹伟;罗婷婷;符宇;谢衡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式双 离合 变速器 集成 冷却 水道 结构 | ||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式冷却水道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离合器盖、冷却液盖、进水管、出水管、O型圈Ⅰ、O型圈Ⅱ和安装螺栓,离合器盖可通过安装螺栓安装至变速器壳体上,在变速器壳体与离合器盖之间设有可密封双离合器油腔的O型圈Ⅱ,离合器盖上一体成型有一端开口的环形冷却水道,该环形冷却水道的开口端设有冷却液盖,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在变速器壳体及离合器盖上并与环形冷却水道相通,在进水管及出水管与离合器盖之间设有安装在进水管及出水管上的O型圈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却水道集成设置在结构简单、不易产生铸造缺陷的离合器盖上,这样可使变速器壳体的结构变得简单,不易产生铸造缺陷,同时可取消浸渗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变速器冷却水道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式冷却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是双离合变速器中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部件,它是通过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动力传递。当双离合器的摩擦片与对偶钢片逐步结合并达到同步运转时,由于两者的转动速度不同,它们之间将发生滑摩并产生大量摩擦热。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双离合器内的高温环境将会导致摩擦片失效,进而导致双离合变速器失效。因此,必须对双离合器进行冷却。
目前,双离合器有干式双离合器和湿式双离合器之分。其中,干式双离合器主要靠空气散热,而湿式双离合器主要靠油液散热。同时,为使散热效果更佳,现有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还采取了冷却液散热方式。现有冷却液散热方式主要包括有水道集成式、外置热交换器式和内置冷却管式三种。
水道集成式是采用在变速器壳体上设置集成式冷却水道,并使冷却水道的入口及出口与冷却管总成连接的方式实现散热。具体来说是,双离合器中因摩擦片滑摩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油液传递至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壳体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冷却液吸收热量后通过冷却管总成进入发动机的冷却循环中,最后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但是,由于变速器壳体本身需要支承变速器轴系,集成设置冷却油道,结构已经很复杂,若还需集成设置冷却水道,就会导致变速器壳体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铸造工艺难度大大增加且容易导致铸造缺陷,从而会导致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通过以上缺陷渗入油腔内,致使油失效,进而会导致变速器内的零部件失效。为了避免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进入油腔,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将变速器壳体100%浸渗,但浸渗成本高昂,即无法做到经济且实用地解决以上问题。
外置热交换器式是采用在变速器壳体外设置专门的热交换器,将变速器内的油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均接到该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实现散热。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251889U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箱冷却装置和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723423U中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冷却机构及变速器和车辆,它们均是采用设置专门的外置热交换器,这样散热方式不仅需要设置油道将变速器内的油引出,制作成本高,而且引出的油并不是最高温状态的油,散热效率低。
内置冷却管式是采用设置内置的冷却管,将冷却液引导至变速器内部,在变速器内部与油液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实现散热。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316051U中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内置冷却系统,它需要设置专门的内置冷却管,安装比较复杂,制作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铸造缺陷、取消浸渗、降低成本且提高散热效率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式冷却水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2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