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3659.9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1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钢;徐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仁和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艾 |
地址: | 2151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模具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便于对多种型号的模具进行固定,并且降低模具松弛的可能性;包括台面、平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左转轴、右转轴、前固定杆、后固定杆、左移动板、右移动板、第一左夹紧杆、第二左夹紧杆、第一右夹紧杆、第二右夹紧杆、棘轮、支撑杆、连接环、锁定杆、连接板、弹簧、转盘和把手,台面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台面顶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前移动口和后移动口,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底端分别与安装腔内底侧壁左端和右端连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放置孔,两组放置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模具夹具直接装夹,但是在实际装夹后,容易在加工时候出现容易出现被夹工件出现单边切割下压出现松弛,夹持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对多种型号的模具进行固定,并且降低模具松弛的可能性,提高夹持稳定性的精密模具装夹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包括台面、平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左转轴、右转轴、前固定杆、后固定杆、左移动板、右移动板、第一左夹紧杆、第二左夹紧杆、第一右夹紧杆、第二右夹紧杆、棘轮、支撑杆、连接环、锁定杆、连接板、弹簧、转盘和把手,所述台面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台面顶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前移动口和后移动口,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底端分别与安装腔内底侧壁左端和右端连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放置孔,两组放置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所述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键连接,所述左移动板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左限位孔、左螺纹孔和第二左限位孔,所述右移动板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右限位孔、右螺纹孔和第二右限位孔,所述前固定杆穿过第一左限位孔和第一右限位孔并且前固定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连接,所述后固定杆穿过第二左限位孔和第二右限位孔并且后固定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连接,所述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分别螺装穿过左螺纹孔和右螺纹孔,左螺纹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右端和右螺纹杆左端连接,右螺纹杆右端与右转轴左端连接,右转轴右端与所述转盘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把手左端与转盘右侧壁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左夹紧杆和第二左夹紧杆底端分别穿过前移动口和后移动口然后分别与左移动板顶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右夹紧杆和第二右夹紧杆底端分别穿过前移动口和后移动口然后分别与右移动板顶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平台左端与台面右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平台固定连接,右转轴穿过所述棘轮并且与棘轮键连接,棘轮外侧壁设置有多组斜齿状结构,支撑杆设置有滑动孔,所述锁定杆前端穿过滑动孔、弹簧和连接环然后与一组所述斜齿状结构接触,连接环与锁紧杆固定连接,弹簧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支撑杆和连接环连接,锁定杆前端与连接板后侧壁连接,连接板后侧壁与支撑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还包括过渡环和拉环,所述过渡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拉环穿过过渡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还包括滑动杆,滑动孔内顶侧壁设置有前后向连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杆穿过滑动槽,滑动杆底端与锁定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模具装夹夹具,还包括受力环和挡板,所述把手穿过受力环然后与挡板连接,并且受力环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仁和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仁和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3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折叠桌
- 下一篇:一种建筑幕墙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