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冲击的八边封夹链袋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2975.2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綦振刚;孙泽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拓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70/14 | 分类号: | B31B70/14;B31B70/20;B31B70/64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26631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区 主袋体 敞开口 夹链 本实用新型 夹链袋 边封 风琴 焊接 耐冲击效果 内侧边缘 左右两侧 封袋体 耐冲击 最窄处 点位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冲击的八边封夹链袋,包括,具有一敞开口的主袋体和设置在主袋体敞开口处的夹链,所述夹链用于封闭敞开口,所述主袋体为八边封袋体,所述主袋体在敞开口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夹链的下侧分别设有一焊接区;所述焊接区为山丘形,包括将主袋体的前后两面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区和将主袋体的前后两面分别与风琴边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在风琴边的内侧边缘相接,且相接点位于焊接区的最窄处。本实用新型的八边封夹链袋具有结构强度高,耐冲击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耐冲击的八边封夹链袋。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在软塑包装加工制造领域新兴的八边封夹链袋,由于其袋型新颖美观、可重复开启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接受和认可,所以目前市场上很多食品或其它用品(如:休闲食品、宠物用品、粉剂等)选用八边封夹链袋进行包装。
传统的八边封夹链袋型(如附图1所示)从用料上来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料(构成袋子的正面、底部和背面)、风琴边料(构成袋子的两个风琴边)、夹链(实现可重复开启功能)。
目前,八边封夹链袋包装市场方兴未艾,然而,在投入市场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用来制造这种袋子的传统加工制造方式固有的一些缺点,或者说是局限性。该局限性重点体现在:传统加工制造工艺生产的八边封夹链袋耐冲击性差,在包装易受到冲击的场合(如:承重包装、物流装卸、运输颠簸等)非常容易破损并带来一定的损失。
传统八边封夹链袋在受到外部冲击产生破损时,其破损点集中于附图1中的A或B两点,通过分析可知,A和B两个位点,恰好是主料与风琴边料四层结合并热封的位点,通过加热制袋烫刀对可热封性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进行热封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膜材物理机械性能一定程度地下降,而八边封夹链袋的主料与风琴边料四层热封的A、B两点较其它两层热封部位来讲,需要承受更加严苛的加工力度,所以A、B两点处膜材的物理机械性能会下降更多。另外,八边封夹链袋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作用于袋子各处,A、B两点是“点”受力,而其它部位则是“面域”受力,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讲,点受力处更容易破损。因此,传统的八边封夹链袋的耐冲击效果不好,在受到冲击时很容易发生破损。
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冲击的八边封夹链袋,具有结构强度高,耐冲击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冲击的八边封夹链袋,包括,具有一敞开口的主袋体和设置在主袋体敞开口处的夹链,所述夹链用于封闭敞开口,所述主袋体为八边封袋体;
所述主袋体在敞开口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夹链的下侧分别设有一焊接区;
所述焊接区为山丘形,包括将主袋体的前后两面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区和将主袋体的前后两面分别与风琴边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在风琴边的内侧边缘相接,且相接点位于焊接区的最窄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为圆滑过渡连接,第一焊接区的面积小于第二焊接区。
进一步,位于主袋体左侧的焊接区和位于主袋体右侧的焊接区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进一步,所述风琴边的外侧边缘设有一冲孔,所述冲孔位于第一焊接区的下侧,并靠近于第一焊接区,在冲孔处设有一加固焊点,所述加固焊点将主袋体的前后两面透过冲孔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加固焊点与第二焊接区相连接,加固焊点的面积小于第二焊接区的面积。
进一步,所述冲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两端为半圆弧的长条形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拓塑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拓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2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