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4914.X | 申请日: | 201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观峰;王建伟;王永伟;詹骁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46;F23D14/58;F23D14/6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它包括定位基座、燃烧器下壳、燃烧器上壳、小火盖及鳞火盖,定位基座设于燃烧器最底部,燃烧器下壳设于定位基座上部,燃烧器上壳设于燃烧器下壳上,小火盖设于燃烧器下壳上,鳞火盖的外圈与燃烧器上壳的内圈配合并固定连接,在鳞火盖的上部设有2‑6圈均匀分布的鳞片状凸起,每一圈设有30‑50个鳞片状凸起,在每个鳞片状凸起上设有1‑3个与水平面呈10°‑85°角的斜火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独特巧妙、造型美观、能实现多孔火焰旋火燃烧、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与燃气灶用燃烧器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灶用燃烧器炉头通常采用圆形回转结构,且火孔及进气方式采用传统单一的结构设计,火孔数量少,存在着火焰燃烧面积分散、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等不足,而一些采用多火孔设计的燃烧器往往变成红外线燃烧方式,而红外线炉头存在着炉头温度过高导致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独特巧妙、造型美观、能实现多孔火焰旋火燃烧、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包括定位基座、燃烧器下壳、燃烧器上壳、小火盖及鳞火盖,定位基座设于燃烧器最底部,燃烧器下壳设于定位基座上部,燃烧器上壳设于燃烧器下壳上,小火盖设于燃烧器下壳上,鳞火盖的外圈与燃烧器上壳的内圈配合并固定连接,在鳞火盖的上部设有2-6圈均匀分布的鳞片状凸起,每一圈设有30-50个鳞片状凸起,在每个鳞片状凸起上设有1-3个与水平面呈10°-85°角的斜火孔,在鳞火盖下部设有隔断凸筋与燃烧器上壳的隔断凸筋连成一线后再与燃烧器下壳上的凸筋相对接,从而在鳞火盖和燃烧器上壳与燃烧器下壳之间形成大火混合腔。
所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其鳞火盖为圆环形片体,在其外圆周上设有4个半圆搭子通过螺钉与燃烧器上壳背面相连,在鳞火盖下部设置4条隔断凸筋与燃烧器上壳设置的4条隔断凸筋连成一线后再与燃烧器下壳上的十字型凸筋相对接,从而在鳞火盖和燃烧器上壳与燃烧器下壳之间形成4个大火混合腔。
所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其定位基座为圆形片体,中间设有小火引射管定位孔,4个大火引射管定位孔呈圆周均布,在4个大火引射管定位孔之间各设二个喷嘴座定位孔。
所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其燃烧器下壳下部设有5个圆柱引射管,中间为小火引射管,其下端与定位基座的小火引射管定位孔相连接,外圈为大火引射管呈圆周均布,大火引射管下端与定位基座的大火引射管定位孔相连接,燃烧器下壳上部为圆环盘状,中心为小引射孔,在小引射孔外设小火盖座,在小火盖座外圈设有涡轮形进气口,二侧分别设点火针通孔和热电偶通孔,涡轮形进气口外圈与燃烧器下壳外圈之间由四个十字型凸筋分为四个扇形大火混合腔下半部,在十字型凸筋上设有四个螺孔与燃烧器上壳相连接。
所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其燃烧器上壳为环形壳体,其背面分别设有沿圆周分布的与燃烧器下壳连接的螺纹孔I及与鳞火盖连接的螺纹孔II,螺纹孔II设于月牙形凸台上,在月牙形凸台上设有半圆缺口,半圆缺口与鳞火盖上的半圆搭子相对应配合。
所述的鳞层多孔旋火燃烧器,其小火盖为圆孤形壳体,其上部圆孤面上设有2-6圈且每圈10-50个小火孔,小火孔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20°~88°,小火盖二侧设有点火针凹槽和热电偶凹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由于采用了鳞片状火盖火孔设计,通过鳞片状设计,使鳞片表面产生紊流层,增加二次空气吸入,使燃烧更加充分,大大提高燃烧热效率;(二)是由于采用了多孔火焰旋火燃烧技术,通过多孔旋火燃烧,使火焰温度更高,火焰更聚集于锅底,而达到更高的热效率;(三)是由于采用了涡轮形进气口方式,通过涡轮形进气口使二次空气与火焰燃烧方向保持一致,使火焰燃烧时容易导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加充分,而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4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方便的水晶卷帘门板
- 下一篇:一种悬臂式往复筒溶出仪的翻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