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5980.9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5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雅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新环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32320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彩君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腔室 处理设备 酸碱废气 设备箱 脱除 空气增压泵 酸碱性物质 底座 本实用新型 内部安装 效率优势 循环处理 中和反应 出风口 处理盘 反应池 进风道 盐沉淀 附着 横置 连通 工作量 废气 达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和处理腔室,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内部安装有空气增压泵,所述处理腔室具有2个,均设置于所述设备箱的顶端,且空气增压泵与所述处理腔室连通,所述处理腔室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进风道和出风口,且所述处理腔室的内部设有横置的脱除芯,该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大大简化了废气中酸碱性物质脱除达标的工序,克服了现有的酸碱废气处理设备需要多道反应池甚至循环处理的问题,提高了酸碱性物质脱除的效率,也降低了处理成本,并且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沉淀附着在处理盘内,无需繁琐的收集操作,有效降低了工作量,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和实用性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其中酸碱废气会增加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且对环境破坏的危害较大,因此是酸碱性气体的脱除是工业废气净化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目前的酸碱废气处理设备主要采用化学药剂中和反应脱除废气中的酸碱性物质,这样的方式存在缺点,首先化学中和反应需要时间,一些连续的排气设备需要多道反应池甚至循环处理才能够将废气中的酸碱性物质脱除达标,降低了酸碱性物质脱除的效率,也增加了处理成本,其次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沉淀收集处理较为麻烦,增加了工作量。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和处理腔室,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内部安装有空气增压泵,所述处理腔室具有2个,均设置于所述设备箱的顶端,且空气增压泵与所述处理腔室连通,所述处理腔室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进风道和出风口,且所述处理腔室的内部设有横置的脱除芯,所述处理腔室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处理液箱和第二处理液箱,所述第一处理液箱安装于第二处理液箱的邻侧,所述第一处理液箱的一端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二处理液箱的一端设有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均嵌入于处理腔室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脱除芯由外缘套筒和脱除棉构成,所述脱除棉嵌入设置于外缘套筒内,所述脱除棉中均匀分布有蜂窝状孔洞,且所述外缘套筒和脱除棉均为吸液棉制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底部均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高压喷嘴,所述高压喷嘴的底部嵌入于处理腔室内,且所述高压喷嘴外侧面嵌套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道和处理腔室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法兰,所述进风道与处理腔室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设备箱的中间位置设有加强板且所述底座和设备箱均与加强板通过紧定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增压泵采用DGV05型卧式空气增压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酸碱废气处理设备,大大简化了废气中酸碱性物质脱除达标的工序,克服了现有的酸碱废气处理设备需要多道反应池甚至循环处理的问题,提高了酸碱性物质脱除的效率,也降低了处理成本,并且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沉淀附着在脱除芯内,无需繁琐的收集操作,有效降低了工作量,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和实用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除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0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新环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新环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5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