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3接口的PCIe信号测试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8299.X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7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坤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3/00 | 分类号: | G01R13/00 |
代理公司: | 37105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 阳极 硬盘接口 电阻 载板 阴极 接口工作模式 信号采集接口 信号完整性 背面设置 测试治具 工作模式 连接引脚 选择电路 阴极接地 中间设置 示波器 引脚 背面 测试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3接口的PCIe信号测试治具,包括载板,在载板的正面和背面设置信号采集接口,正面还设置27个PIN,背面50个PIN,且在S15和E25中间设置U.3接口工作模式选择电路。将S15的第一PIN信号和E25的第二PIN信号引出,通过控制S15和E25电平的高低选择工作模式。引脚E25通过电阻R1连接二极管L1的阳极;L1的阴极一路连接引脚S15,另外一路通过电阻R2连接二极管L2的阳极;L2的阴极接地。本实用新型将U.3硬盘接口的PCIe信号引出至示波器,进行信号完整性的分析,解决了因U.3接口与U.2接口pin定义发生改变,导致U.3硬盘接口PCIe信号无法测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测试治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3接口的PCIe信号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为保证服务器的平稳运行以及服务器各接口与各部件的完好使用,测量服务器各接口的信号完整性是否符合标准已经成了服务器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流程。一般需要将端口信号通过SMA/SMP线缆连接至示波器上,通过判断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像来进行信号完整性的验证。不过,服务器端口与器件的连接往往是通过引脚来进行信号传输,而不是SMA线缆。因此,需要将信号从引脚即Pin上通过专用治具转化至SMA接口类型的线缆上,才能与示波器进行连接。
目前,常用的硬盘接口是U.2硬盘接口,该接口支持PCIe 3.0(8GB/s传输速率),以及SAS 3.0(12GB/s传输速率),支持NVME协议,具有高速、低延迟、低功耗的特点,理论的传输速度达到了32Gbps。2017年10月,博通发布了U.3接口标准,及该接口在下代whitley平台的应用,此技术整合支持了目前的可用传输协议,并且可配置为三种使用模式。其中:两种模式的PCIe pin与SAS pin合并,使得上行连接器亦可以合并,简化了线路。
由于U.3的使用模式有三种,且前两种与U.2有所不同,整合了PCIe和SAS的信号传输pin,使得传统的U.2信号测试治具无法正确的将U.3接口的信号引出至SMA线缆上,需要重新制作治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3接口的PCIe信号测试治具,可以准确的将U.3硬盘接口的PCIe信号引出至示波器上,进行信号完整性的分析,解决了因U.3接口与U.2接口pin定义发生改变,导致U.3硬盘接口PCIe信号无法测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U.3接口的PCIe信号测试治具,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正面包括参考时钟REFCLK、PCIE0 TX信号采集接口、2个PCIE1/PCIE2 TX信号采集接口和PCIE3 TX信号采集接口;所述载板的背面包括模式指示灯、PCIE0 RX信号采集接口、2个PCIE1/PCIE2 RX信号采集接口和PCIE3 RX信号采集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治具载板正面还设置27个PIN;所述测试治具载板的背面还设置50个PIN,且在第一信号识别引脚和第二信号识别引脚中间设置U.3接口工作模式选择电路;
所述U.3接口工作模式选择电路将第一信号识别引脚的第一PIN信号和第二信号识别引脚的第二PIN信号引出,通过控制第一信号识别引脚电平的高低和第二信号识别引脚电平的高低选择U.3接口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27个PIN分别为S1至S7、E1至E6和P1至P15。
进一步的,所述50个PIN分别为E7至E16、S8至S24和E17至E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识别引脚为S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信号识别引脚为E25。
进一步的,所述U.3接口工作模式选择电路的结构为:所述引脚E25通过电阻R1连接二极管L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L1的阴极一路连接引脚S15,另外一路通过电阻R2连接二极管L2的阳极;所述L2的阴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82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锁的电表箱管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流传感器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