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锁止装置及充电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3436.9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7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斯聪;刘玉达;朱恺;史汝海;王随亚;王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28 | 分类号: | E05B83/28;E05B81/06;E05B79/10;E05B79/20;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锁 装置 充电 插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锁止装置及充电插座,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锁舌滑块、进给螺杆、自锁弹片、复位机构、解锁动作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机构构思精巧,传动机构配合巧妙,正常状态下安全性高,能够有效防止手动机构误解锁,而需要紧急手动解锁时,其传动机构能够安全可靠地快速解锁。本实用新型工艺集成度高,制程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低,拥有更高的防护等级,相比以往同类产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巧,低成本,能满足高防护等级。本实用新型解决锁舌易被顶退和手动解锁操作部分跟动等问题,降低充电上锁过程中的系统误判概率;避免电动上锁解锁时,手动解锁机构尾端的操作手柄跟转导致的车身内零件干涉等问题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所使用的锁止装置及具有该锁止装置的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车用充电插座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充电速度越来越快。目前,以提高充电过程安全性而存在的车用充电接口锁止装置,统称为电子锁。电子锁分为机械锁芯和电磁锁芯。通常,传统机械锁结构复杂,可靠性低,部分锁体还需借用车体上的其他设备才能实现锁止功能,且锁止装置结构与充电接口不匹配,需配合转换装置完成匹配通用,体积也比较大,制成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车平台化开发和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直接和间接浪费了社会劳动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锁止装置及充电插座,包括车辆正常充电时负责上锁解锁的电动上解锁装置,与车辆非正常充电状态下的紧急手动解锁装置,并重新设计了其中的机械结构,新增了自锁机构,防止锁舌被意外顶退让手动解锁与电动锁止相互独立,使得两套装置在工作时互不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锁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锁舌滑块、进给螺杆、自锁弹片、复位机构、解锁动作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进给螺杆连接,传动机构用于将动力机构产生的动力传导至进给螺杆;锁舌滑块一端与进给螺杆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锁舌部分伸出壳体外,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内具有通孔,进给螺杆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滑槽,其远离锁舌滑块的另一端插入传动齿轮通孔内,且该端具有两个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内偏移的悬臂,传动齿轮内壁和/或进给螺杆外壁设置有卡扣结构,传动齿轮和进给螺杆发生轴向相对运动时,卡扣结构能够对悬臂产生向内的推力;所述自锁弹片一端具有挂钩,挂钩设置在所述滑槽内,自锁弹片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能够从内侧抵住进给螺杆两悬臂的支撑卡,当自锁弹片上挂钩在滑槽内滑动时,支撑卡能够从进给螺杆两悬臂末端脱出;解锁动作机构与自锁弹片连接,解锁动作机构一端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伸出壳体外,解锁动作机构能够带动自锁弹片沿轴向移动;复位结构设置在解锁动作机构与自锁弹片之间,且在安装状态下为被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进给螺杆的两悬臂末端与传动齿轮内壁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对楔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滑块与进给螺杆连接的一端设有带有内螺纹的滑槽,进给螺杆带有外螺纹的一端旋接在锁舌滑块的滑槽内。
进一步的,锁舌滑块与进给螺杆连接的一端为方形,方形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导向凸台,导向凸台能够在壳体内部滑道内运动。
进一步的,壳体内还设置有信号反馈单元,锁舌滑块外表面上设置有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能够触发信号反馈单元。
进一步的,触发机构为设置在锁舌滑块外侧的一个小凸起。
进一步的,自锁弹片上设有一孔,解锁动作机构部分能够自由通过该孔而端部不能通过该孔。这使得自锁弹片和球头拉线能够相对自由旋转。
进一步的,解锁动作机构包括拉线套和与拉线套连接的拉线,拉线与自锁弹片连接,复位机构为弹簧,设置在拉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3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被子的加热设备
- 下一篇:一种传送式绿色环保节能型熟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