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0177.2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5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顺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集市广益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F26B23/06 |
代理公司: | 11467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贺征华 |
地址: | 05236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管 吸附筒 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 输送机构 控制阀 脉冲阀 玉米粕 风机 电机 粉末回收装置 橡胶连接件 粉末脱落 均布设置 脉冲气流 主体内部 出气嘴 干燥室 支撑板 均布 转轴 冲击力 延伸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包括主体、橡胶连接件、吸附筒、干燥室和脉冲阀,所述主体左侧的下方连接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左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右侧安装有转轴;所述主体内部的中间安装有支撑板,主体右侧的上方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风机和第一控制阀,风机位于第一控制阀的左侧,排气管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的左侧下方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下方均布连接有多个第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三导气管延伸至吸附筒的内部,并在第三导气管的下方均布设置多个出气嘴,使脉冲阀产生的脉冲气流对吸附筒的冲击力更加均匀,使吸附筒外表面的玉米粕粉末脱落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粕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粕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压榨或者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一般在生产玉米淀粉之前先将玉米浸泡、破碎、分离胚芽,然后取油,玉米胚芽粕中含粗蛋白质18%~20%,粗脂肪1%~2%,粗纤维11%~12%。
玉米粕粉末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粉末在收集过程中扬起漂浮,容易污染环境,同时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造成玉米粕粉末的浪费;现有的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大多数结构比较单一,一般吸附筒吸附玉米粕粉末后,脱落不够彻底,而且玉米粕粉末有的比较潮湿,时间长了吸附筒外表面的玉米粕粉末容易粘连结块,影响吸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包括主体、橡胶连接件、吸附筒、干燥室和脉冲阀,所述主体左侧的下方连接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左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右侧安装有转轴,转轴设置在输送机构内,转轴上设置有绞龙,输送机构上方的左侧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橡胶连接件;所述主体内部的中间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下方安装有吸附筒,主体右侧的上方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风机和第一控制阀,风机位于第一控制阀的左侧,排气管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上设置有干燥室和第二控制阀,第一导气管左侧的下方连接到主体内部的上方,第一导气管的左侧下方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下方均布连接有多个第三导气管,第三导气管的下方连接到吸附筒的内部,第三导气管的上方设置有脉冲阀,第三导气管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输送机构中间的外侧安装有环形加热器,环形加热器内设置有加热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风机和第一控制阀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导气管的数量与吸附筒的数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主体下方的中间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三导气管延伸至吸附筒的内部,并在第三导气管的下方均布设置多个出气嘴,使脉冲阀产生的脉冲气流对吸附筒的冲击力更加均匀,使吸附筒外表面的玉米粕粉末脱落更加彻底;通过设置的橡胶连接件能够增加进料口与玉米粕生产装置连接的气密性,防止进料过程中玉米粕粉末从进料口溢出;通过设置的环形加热器和加热丝能够对输送机构内的玉米粕粉末进行烘干处理,使收集的玉米粕粉末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玉米粕生产用粉末回收装置中环形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集市广益油脂有限公司,未经辛集市广益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0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