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4516.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8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达克精密金属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及进浇口,所述主流道一端连接喷嘴,所述进浇口设于主流道的另一端,所述进浇口水平连接所述型腔,且所述进浇口平均分配于所述压铸模具的公模及母模中。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减少了对模具的冲蚀,提高了模具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金属工件通常会使用压铸的方式进行成型,压铸模具具有设立的流道结构及紧邻流道结构的型腔。在成型时,熔融的金属汤料会通过流道结构进入到型腔中充填。
现有技术在成型金属工件时,流道结构的进浇口采用由模具公模侧大斜角连接到模具的型腔的方式,即模具的进浇口与模具母模侧呈现较大的冲击角度。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流道结构的进浇口在生产模次超过两万次后,压铸模具表面会产生冲蚀的缺陷,即会出现凹陷,随着不断的冲击凹陷会变大成凹坑,甚至相互连接,最终使模具局部失效,增加了修模频率。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模具表面会产生冲蚀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该流道结构能够减少对模具的冲蚀,提高模具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该压铸模具具有公模、母模、喷嘴、流道结构及型腔,该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及进浇口,所述主流道一端连接喷嘴,所述进浇口设于主流道的另一端,所述进浇口水平连接所述型腔,且所述进浇口平均分配于所述压铸模具的公模及母模中。
可选的,所述压铸模具为一模两穴。
可选的,所述进浇口呈扁平状。
可选的,所述进浇口由主流道向型腔方向的竖直截面积由大变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通过使进浇口水平连接所述型腔,且所述进浇口平均分配于所述压铸模具的公模及母模中,即所述进浇口与公模、母模均无呈现冲击角度,在生产模次超过两万次后,压铸模具表面依然不会产生冲蚀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减少了对模具的冲蚀,提高了模具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绘示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功效及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绘示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因为流道结构呈现为压铸模具中的空隙,并不容易清晰地表达,为了清晰地表达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附图中采用流道结构中的流道余料(即成型金属工件后,流道结构中剩余的余料,与流道结构相对应,且需要顶出结构将流道余料顶出)形式表达。
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该压铸模具用于压铸成型金属工件10,所述压铸模具具有公模、母模、喷嘴、流道结构及型腔,所述金属工件10于型腔中被压铸成型,其中,该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100及进浇口101,所述主流道100一端连接喷嘴,所述进浇口101设于主流道100的另一端,所述进浇口101水平连接所述型腔,且所述进浇口101平均分配于所述压铸模具的公模及母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达克精密金属科技(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吉达克精密金属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4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铁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短切纱的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