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7025.5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威;申张钊;王洪喜;白亚飞;蒋金;朱斌;熊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高云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吸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由壳体、用于空气的输送且连接在壳体内下底面的动力单元、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且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壁的上部的吸收单元的有机设置而成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经安装网夹、开启动力单元、反应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和关闭动力单元六个步骤,实现了密闭空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反应吸收。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易操作、风量小、压力大、噪声小,适合密闭空间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绝缘、降振效果好,保证密闭空间内人员安全,不仅能够吸收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同时加速了空气流通;全密闭空间内配合制氧装置能够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吸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降低密闭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密闭空间内,正常人每小时呼出约21L二氧化碳;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基础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至5%时,人员会出现头痛、恶心、畏寒、运动功能出现某些障碍;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人会窒息死亡。在密闭环境中,由于人自身的活动,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成为威胁人的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密闭空间内必须有专用吸收装置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从而保证人体正常需求。
由于密闭空间较小,能源有限,吸收装置需要满足耗能少,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可靠性高等特点;目前市场上所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都无法同时兼顾这些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目的在于该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密闭空间内,且具有低耗、高可靠性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
壳体,
动力单元,动力单元连接在壳体内下底面,用于空气的输送;
吸收单元,吸收单元固定连接在壳体上部内侧壁,吸收单元的下底面与动力单元连接,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反应吸收。
所述的壳体包括顶盖、外壳和底部进风板;所述的顶盖连接在外壳的上表面且顶盖侧壁开有出气口;所述的底部进风板连接在外壳的侧壁下部,且底部进风板上开有进气口。
所述的壳体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撑脚。
所述的底座撑脚材质为丁腈橡胶;所述的壳体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的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减震座、安装支架、风机蜗壳和软连接管;所述的安装支架连接在壳体内的下底面上,所述的电机底面通过减震座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的风机蜗壳下表面与壳体内的下底面连接,风机蜗壳的侧面与电机连接,风机蜗壳的上表面通过软连接管与吸收单元连接;所述的电机与壳体之间采用丁腈橡胶材质连接件隔绝。
所述的吸收单元包括内胆、网夹、稳压箱和吸收药剂;所述的吸收药剂填充在网夹内,所述的网夹连接在内胆内侧壁,所述的内胆与稳压箱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的稳压箱与壳体上部的内侧壁连接,稳压箱的下底面开有通孔,稳压箱通过下底面所开通孔与动力单元连接。
所述的网夹4由不锈钢丝网围制而成。
所述的网夹设置有多组,可拆卸的连接在内胆内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7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衬防护型运动夹克衫
- 下一篇:一种家用的简易笋干剥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