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厢吊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3309.5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9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刚;汪义杰;谢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解明铠;刘静静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具 透光板 支撑框 轿厢吊顶 板体 可拆卸的 向下照射 照射方向 吊顶 出光面 底面 轿厢 平置 遮蔽 申请 电梯 占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轿厢吊顶,包括:平置的支撑框;可拆卸的连接于支撑框外缘的第一灯具,使用状态下第一灯具向下照射,且第一灯具在高度方向上不超出支撑框;遮蔽支撑框底部的板体,且板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板,透光板水平方向一侧为入光侧,透光板的底面为出光面;安装在支撑框内的第二灯具,第二灯具处在透光板水平方向的一侧,且第二灯具的照射方向朝向透光板的入光侧。本申请的轿厢吊顶,显著减少吊顶对轿厢空间的占用,减少了无效的空间浪费和成本增加,满足了电梯厂家和建筑方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厢吊顶。
背景技术
电梯是现代建筑里最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对于电梯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愈发重视。轿厢作为电梯中乘客直接接触的部分,其外观舒适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而轿厢吊顶作为轿厢内的主要光源,其外观效果和照明搭配直接影响到轿厢内整体的视觉效果,因此轿厢吊顶的设计在整个轿厢设计中占据主要地位。
在外观舒适性方面,目前市场上具有较好外观效果的轿厢吊顶较多,但其高度往往较大,主要是因为吊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机械结构层次感、照明灯具布置方式、轿顶出风方式等设计限制,尤其是当出风方式是风扇出风时,吊顶与轿顶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保证出风顺畅,这些限制往往会直接导致吊顶的设计高度较大,吊顶高度普遍在200~300mm。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乘客不会因吊顶过低而感到压抑,便需要增加建筑的顶层高度。这种设计虽然保证了轿厢的外观效果,满足了乘客的需求,但却增加了无效的轿厢空间和土建空间,增加了相关的成本。
在安全性方面,为了增加在突发状况下乘客逃离轿厢的方式,对于轿顶开安全窗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但轿顶安全窗功能的增加,会对下层吊顶的设计增加许多限制条件,尤其对灯具的选择和排布方式具有较大影响,因为对应安全窗开孔位置必须保证没有灯具、电线等影响乘客从安全窗逃离的物料,而这会造成此块区域的照明效果较差,若采用可移动的灯具,则会增加乘客逃离时间,同时增加了乘客逃离时的安全隐患,以及灯具在移动过程中的损坏概率。
为了满足乘客对于外观和安全的需求,同时减少无效的空间浪费和成本增加,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良好外观效果的超薄轿厢吊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种轿厢吊顶,显著减少吊顶对轿厢空间的占用,减少了无效的空间浪费和成本增加,满足了电梯厂家和建筑方的需求。
一种轿厢吊顶,包括:
平置的支撑框;
可拆卸的连接于支撑框外缘的第一灯具,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灯具向下照射,且所述第一灯具在高度方向上不超出所述支撑框;
遮蔽支撑框底部的板体,且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水平方向一侧为入光侧,所述透光板的底面为出光面;
安装在所述支撑框内的第二灯具,所述第二灯具处在所述透光板水平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具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透光板的入光侧。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吊顶的最小净厚度为6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灯具为长条形,该长条形的两端沿支撑框的外缘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灯具设置有两个,且两第一灯具相对布置在支撑框外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灯具通过灯架连接于支撑框外缘,所述灯架上设有若干个葫芦孔,支撑框外缘的相应侧设有与所述葫芦孔嵌装的凸柱,所述灯架和支撑框通过所述葫芦孔和凸柱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板体包括相对布置在支撑框内缘的两块透光板,两透光板之间留有避让间隙,该避让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安全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3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窗吊顶
- 下一篇:一种高层用电梯的辅助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