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繁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5540.8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8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罗祖准;柴志强;罗艳凤;印卫化;黎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银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姚招泉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繁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水虻繁殖装置,包括设有进气透光孔的蛹室、用于诱卵集卵的诱卵装置和用于将所述蛹室中的气体导入所述诱卵装置的排气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黑水虻繁殖装置通过排气系统将蛹室中的气体收集后导入诱卵装置,该气体从诱卵装置中排出。解决了蛹室的“窜味”问题,避免黑水虻成虫被气味引诱进入蛹室中产卵。而且,蛹室中的气体进入诱卵装置后,与诱卵料产生的气体相融合,增强了诱卵装置的诱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黑水虻繁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黑水虻成虫养殖中,繁殖黑水虻时,需要进行化蛹、诱卵。化蛹一般在蛹室中进行;诱卵一般采用内设诱卵料的诱卵装置进行,但是,经常发生诱卵集卵效果差的问题。例如,蛹室多分布在成虫活动区内,黑水虻成虫经常会飞到蛹室内,产卵在蛹堆中,导致散卵现象出现,诱卵集卵效果差。或者,诱卵料效果变差时,也会出现诱卵集卵效果差,成虫进入蛹室产卵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出避免黑水虻成虫进入蛹室中产卵的黑水虻繁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黑水虻成虫进入蛹室中产卵导致散卵现象的缺陷,提供一种黑水虻繁殖装置,提供的黑水虻繁殖装置能够避免黑水虻成虫进入蛹室中产卵,还能增强诱卵装置的诱卵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黑水虻繁殖装置,包括设有进气透光孔的蛹室、用于诱卵集卵的诱卵装置和用于将所述蛹室中的气体导入所述诱卵装置的排气系统;
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部件和通风管,所述排气部件的进气口与所述蛹室连通,所述排气部件的出气口通过通风管与所述诱卵装置连通。
发明人研究发现,蛹室中蛹堆排出的气味也是一种易引发黑水虻成虫产卵的集息源,即引诱黑水虻成虫前来产卵的信息物质。导致黑水虻成虫被蛹堆吸引,产卵在蛹堆中,出现散卵的现象。
上述黑水虻繁殖装置通过排气系统将蛹室中的气体收集后导入诱卵装置,该气体从诱卵装置中排出。解决了蛹室的“窜味”问题,杜绝了蛹室中的气体扩散到成虫活动区域,避免黑水虻成虫被气味引诱进入蛹室中产卵。而且,蛹室中的气体进入诱卵装置后,与诱卵料产生的气体相融合,增强了诱卵装置的诱卵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黑水虻繁殖装置能够避免黑水虻成虫进入蛹室中产卵,避免出现散卵现象,还能增强诱卵装置的诱卵效果。
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出气口设有散流部件,所述散流部件位于所述诱卵装置内。散流部件能够将通风管中的快速风变微风。
优选地,所述散流部件为多孔出风盘。所述多孔出风盘为盘状结构,布大量出风孔。
优选地,所述多孔出风盘的孔径为3~30mm。
优选地,所述诱卵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开口处的集卵隔网、设置于所述集卵隔网上的集卵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诱卵饲料盒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支撑所述诱卵饲料盒的诱料盒支架;所述散流部件位于所述诱卵饲料盒下方。优选地,所述诱料盒支架为钢丝架。
优选地,所述排气部件为排气扇。
优选地,所述排气扇的功率为1~10W。所述排气扇为小功率排气扇。
优选地,所述通风管为软质管或硬质管。优选地,所述硬质管为PVC管。
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内径为5~10cm。
优选地,所述进气透光孔为方形或圆形。优选地,所述进气透光孔的边长或直径为5~30cm。
优选地,所述进气透光孔的孔面积为200~1000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银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银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5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支卷烟展架
- 下一篇:一种失禁性皮炎鉴别分类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