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共振式车用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6146.6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0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新;王开;杨文宏;商爱业;冯明霞;李江涛;闫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4 | 分类号: | B60L53/3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任军培;李婷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共振 式车用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共振式车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悬挂式的底座,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通过伸展支架与底座连接,伸展支架用于向无线充电器输送线路和变换无线充电器的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不可移动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共振式车用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上,现有的无线充电器是埋地式的,这样的设计,电源侧容易发生漏电,对于防水的等级要求较高,安全性较差,并且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高频交流电磁场对土壤等导电体产生电涡流耗散,输电效率低,还有就是埋地式的无线充电器位置难以移动,要求车辆泊车的位置精确,位于车辆底盘的受电线圈要与埋入地下的无线充电器位置精准对位,十分不便,并且无线充电器与车辆本体距离较近,车辆的电力电子器件在大功率高频磁场作用下极易发生损坏,因此埋地式无线充电功率较小,而有些悬挂式的无线充电器,位置不可移动,相应的车上的受电线圈在车顶,对于泊车的技术要求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共振式车用无线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埋地式无线充电器不能移动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悬挂式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通过伸展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伸展支架用于向所述无线充电器输送线路和变换所述无线充电器的位置,
所述伸展支架包括由上及下依次连接的若干个支架单体,靠近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架单体的自由端与所述底座连接,远离所述底座的支架单体的自由端与伸缩管连接,所述伸缩管与地面垂直,且其自由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单体包括第一通线管,所述第一通线管通过转轴器与第二通线管连接,所述第一通线管与地面垂直,所述第二通线管与所述第一通线管垂直,一个所述支架单体上的所述第一通线管与相邻所述支架单体上的所述第二通线管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二通线管与所述伸缩管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器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一绝缘固定管,所述第一通线管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管中,所述第二通线管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管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固定管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绝缘固定管,所述第二绝缘固定管外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第一固定管内固定设置有绝缘块,贯穿所述绝缘块设置有条形导体,所述条形导体的一端连接有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套设在所述环形缺口外,所述环形缺口内设置有触头,所述触头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导体接触,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绝缘固定管内与导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侧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的自由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线管和所述第二通线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华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61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坑盲沟排水施工构造
- 下一篇:一种双层卸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