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地线定位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7281.2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5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孙林;李树波;张洪雷;孙伟;付鹏宇;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21242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威;张海燕 |
地址: | 124000 辽宁省盘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盖 数据采集单元 本实用新型 接地线端 接地线 下盖 定位识别装置 数据识别单元 处理单元 电力系统 电源单元 管理问题 固定座 卡合 镶嵌 安全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地线定位识别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地线端及第一固定座;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可相互卡合于所述接地线端上的上盖及下盖、镶嵌于所述上盖的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上盖及下盖形成空间内的电源单元、处理单元及数据识别单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接地线拆、装状态的管理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发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时短路接地线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线定位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临时接地线是电力系统中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上意外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安装和拆除临时接地线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操作。
随着调度、运行、检修与维护等管理模式从现场有人值守变电站变为无人值班变电站及近端信息掌握全面过渡到远端信息管理,现场安全措施交接方式由一个转为多个作业现场集中交接导致现有技术手段没有对接地线的装置和拆除操作进行实时远程检测跟踪管理,临时接地线的漏挂、漏拆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国网安全事故快报第2期2009年二月二十八日河北衡水变电站35KV带地线送电事故,因送电前,在拆除所有安全措施后未清点接地线组数,未认真核对接地线编号而造成的典型电力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线定位识别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地线端及第一固定座;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可相互卡合于所述接地线端上的上盖及下盖、镶嵌于所述上盖的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上盖及下盖形成空间内的电源单元、处理单元及数据识别单元;
所述数据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下盖底部的凹槽内,所述数据识别单元包括第一射频线圈及第一芯片;
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及固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第一固定孔位,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包括第二射频线圈及第二芯片;
所述第一射频线圈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射频线圈从而读取所述第二芯片内部存储的编号信息,并将读取的编号信息存储于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处理单元及数据识别单元供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及固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第二固定孔位,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包括第四射频线圈及第三芯片;
所述第一射频线圈感应所述第四射频线圈从而读取所述第三芯片内部存储的编号信息,并将读取的编号信息存储于所述第一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底部设置有第三射频线圈,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固定孔位内设置第五射频线圈及微动开关;所述第三射频线圈与第五射频线圈接触触发所述微动开关,实现为所述电源单元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下盖的第一吸附结构及第二吸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接地线端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的固定柱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传输数据及充电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接地线拆、装状态的管理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据采集单元与第一固定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与接地线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7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