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恒温3D打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0417.5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丁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萃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64 | 分类号: | B29C64/364;B29C64/393;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恒温 打印 装置 | ||
液体恒温3D打印装置,包括打印主体、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打印主体,用于实施3D打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可开启的门板,所述箱体中设有打印组件和打印平台,所述打印组件和/或打印平台通过马达机构装配在横向设置的导杆上,所述导杆设于箱体中;所述打印组件和/或打印平台通过马达机构装配在竖向设置的导杆上,所述导杆设于箱体中;所述液体恒温控制装置置于箱体外侧,用于向打印主体中注入液体,使打印物件置于液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3D打印装置,提供液体恒温的打印物件成型环境,温度可控,使可供选择的打印材料更多,拓宽了3D打印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恒温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战略智能制造工程、工业4.0等概念的普及,3D打印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3D打印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这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
具体来看,3D打印(英语:3D Printing),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即“积层造形法”)。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意味着“3D打印”这项技术的普及。
2010年3月,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实用新型家设计出了一种神奇的3D打印机,这种打印机比常规方法要快四倍,而且所使用的原料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这也是3D打印技术的优势之一,能够做到几乎将原料全部利用,不产生废料。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的3D打印设备基本都在空气中直接打印,打印材料从打印头中挤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成型,这使得材料挤出后的冷却环境难以控制,不能很好的适应一些特殊的材料,如:需要在高于室温的环境下成型的材料、需要在低温下成型的材料、需要隔绝空气成型的材料等。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对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装备进行了设计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恒温3D打印装置,能够实现材料的恒温定型,拓展了目前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液体恒温3D打印装置,包括打印主体、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打印主体,用于实施3D打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可开启的门板,所述箱体中设有打印组件和打印平台,所述打印组件和/或打印平台通过马达机构装配在横向设置的导杆上,所述导杆设于箱体中;所述打印组件和/或打印平台通过马达机构装配在竖向设置的导杆上,所述导杆设于箱体中;所述液体恒温控制装置置于箱体外侧,用于向打印主体中注入液体,使打印物件置于液体中;所述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包括:容器、泵体、控制器、输液装置;所述容器用于储液;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泵体进行液体输送,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温控模块进行液体温度调节;所述输液装置用于输送液体。
本申请中的3D打印装置,改变了目前打印材料在空气中冷却的情况,在打印过程中,打印物件置于液体中,能够提供液体恒温的3D打印环境,如,可以选择高温液体或低温液体或低比热容液体等,能够提供不同的成型环境,大大拓宽了3D打印的应用范围,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成型的3D打印材料。该结构中,箱体用于形成至少周边和底部密封的腔体,用于容纳液体。同时在打印过程中,能够根据打印物件的高度调整打印组件和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使打印物件始终置于液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萃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萃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0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无线定位分站
- 下一篇:汽车电子水泵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