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2000.2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7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何涛;陈增海;代刚;郝建刚;华泽君;张磊;李亚鹏;郑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00 | 分类号: | E21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蒙蒙;龙洪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内置 打捞 | ||
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涉及油田修井作业用的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本实用新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可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用的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井下作业措施常用的冲砂、洗井、套铣等冲洗施工,因部分油田区块设备老化、套管直径大,循环系统动力不足,多采用反循环方式。在反循环冲砂、套铣施工中,较大直径小件落物如封隔器胶皮或者不规则落物等无法返出地面,停泵后重新落入鱼顶上部或井筒内,造成后期施工困难,且易发生卡钻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反循环套铣、磨铣,打捞过程中将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利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具有安全性高、通用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连接在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作业的管柱上,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上筒体,2、内筒,3、下接头,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扶正体,7、过液孔,8、环形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2,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2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8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2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8的过液孔7,所述内筒2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
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利用内筒2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8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具有安全性高、通用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
所述外筒可以包括上筒体1和连接于所述上筒体1下端的下接头3,所述内筒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接头3上,所述下接头3封闭在所述环形空间8的下端。
所述上筒体1的下端可以与所述下接头3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筒2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3的内壁螺纹连接。其中,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内筒2、下接头3和上筒体1各部件的拆卸更换和保养。
所述上筒体1的上端可以设有用于与上部连接件连接的螺纹。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通过所述下接头3和上筒体1上端的螺纹连接在反循环套铣、磨铣、冲洗打捞作业钻具的下井工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2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仿蜡印花的圆网印花机
- 下一篇:一种喷淋式活性炭冷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