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2471.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8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薛兵;朱小毅;程冬;杨晨光;邢成;陈全胜;陈阳;康继平;金子迪;李跃进;王宏远;崔仁胜;林湛;周银兴;刘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1F38/14;H01F27/24;H01F27/26;H01F27/3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弘<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机构 电路单元 第二信号 电能传输电路 本实用新型 传输电路 插头 插座 电能传输线路 非接触式传输 实时数据传输 数据信号传输 水密连接器 非接触式 使用寿命 数据信号 双向传输 制作工艺 地震仪 小功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第一外壳和其内的第一电路单元、初级电能线圈机构、第一信号线圈机构,插头包括第二外壳和其内的第二电路单元、次级电能线圈机构、第二信号线圈机构,第一电路单元的初级电能传输电路、初级电能线圈机构与第二电路单元的次级电能传输电路、次级电能线圈机构构成电能传输线路,可实现电能的非接触式传输;第一电路单元的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第一信号线圈机构与第二电路单元的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第二信号线圈机构构成数据信号传输线路,可实现数据信号的非接触式双向传输。本实用新型能为地震仪这类的小功率仪器提供电能和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密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地震观测技术领域的水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研究和应用需求,海底地震观测和井下地震观测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实施水下地震观测设备的连续观测,一般需要从地面或水面浮台上连接电缆到水下地震观测设备,以支持长期且稳定的电能、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信号传输功能需求。一般而言,考虑到施工和维修的便利性,电缆和水下地震观测设备之间使用水密连接器连接。一方面,水密连接器应具备电能和信号传输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水下地震观测设备接地电阻相对小易受到雷击,水下地震观测设备一旦遭受雷击损坏,会额外增加维修成本,考虑到水下地震观测设备安装和维修复杂且成本高,因此,水密连接器还应具备供电和信号隔离防雷功能。
目前国内得到成熟应用的水密连接器,一般是从国外进口,价格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影响了水下地震观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此种水密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插头和插座通过直接电气接触实现电能和信号的传输,因工作于水下,这种水密连接器设计有复杂的密封结构,且使用时需要严格的密封操作才能在海水环境下工作;然而,由于插头与插座存在插拔操作,多次插拔操作导致插接口出现磨损,会产生海水渗漏导致金属接触点短路的安全隐患,由此,这种水密连接器存在插拔次数受限、使用寿命短,密封技术复杂、制作工艺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对于应用于水下的能够传输电能和信号的非接触式连接器的研究,主要是大功率连接器,这种大功率连接器主要用于为水下机器人等功耗较大的大功率设备提供电能,同时提供远距离(米级以上)信号传输功能;由于地震观测设备尺寸小、功耗较小,且需要近距离(毫米级精确度)实时数据信号传输,因而,这种大功率连接器并不适用于水下或井下地震观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密连接器,能够为水下或井下地震观测设备提供连续电能和实时数据信号传输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密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
插座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外壳内的第一电路单元、初级电能线圈机构、第一信号线圈机构,第一电路单元包括初级电能传输电路、第一信号传输电路;
插头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外壳内的第二电路单元、次级电能线圈机构、第二信号线圈机构,第二电路单元包括次级电能传输电路、第二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初级电能传输电路、初级电能线圈机构与所述次级电能传输电路、次级电能线圈机构构成非接触式的电能传输线路;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第一信号线圈机构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第二信号线圈机构构成非接触式的数据信号传输线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圈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信号线圈,所述初级电能线圈机构包括第一磁芯及缠绕于所述第一磁芯上的初级电能线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侧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侧与所述第一磁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侧沿所述第一磁芯的侧壁延伸出用于缠绕所述第一信号线圈的第一缠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2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短波跳频跟踪干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式手机同步拍摄蓝牙控制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