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型前端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7127.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4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连丹丹;何建军;周建军;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 |
代理公司: | 50216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02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紧 立板 安装底板 卡紧凸块 本实用新型 仪表板本体 通用型 安装支架 模具费用 模具结构 同一直线 相对设置 锁紧孔 狭缝 让位 缩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型前端安装支架,包括两块沿同一直线设置的安装底板,两块安装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锁紧孔,两块安装底板之间跨设有两块卡紧立板,两块卡紧立板相对设置,其中一块卡紧立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卡紧凸块,卡紧立板上围绕卡紧凸块开设有弧形的让位狭缝,卡紧凸块下方的卡紧立板与另一个卡紧立板之间形成卡紧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用型强,模具费用低,降低了仪表板本体的模具结构,可有效防止仪表板本体外观的缩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外饰功能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前端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研发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各大车企为了提高竞争力,在各种科技感、功能性、安全性、成本上煞费苦工。仪表板前端与前舱钣金安装结构,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直接与仪表板本体合为一体,该方案的弊端为:1、因为产品的出模方向只能按仪表板本体结构来定义,此结构只能采用筋位与机舱钣金配合,因表面筋位厚度不能做太厚,强度不足,装配时筋位容易损坏;2.材料只能与本体材料一致。
第二种方式:直接与前端加强件合为一体,该方案的弊端为:1、产品模具结构复杂;2、无法实现共用性;3、材料只能与本体材料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多种车型的通用型前端安装支架。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用型前端安装支架,其关键在于:包括两块沿同一直线设置的安装底板,两块所述安装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锁紧孔,两块所述安装底板之间跨设有两块卡紧立板,两块卡紧立板相对设置,其中一块所述卡紧立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卡紧凸块,所述卡紧立板上围绕所述卡紧凸块开设有弧形的让位狭缝,所述卡紧凸块下方的所述卡紧立板与另一个所述卡紧立板之间形成卡紧间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通过螺栓将支架安装在仪表板本体上后,再将机舱钣金上的卡紧部位卡入卡紧间隙内即实现了仪表板本体与机舱钣金的连接,整个支架结构可随时根据需要安装或拆卸,所有车型可通用,可单独加工,单独加工时可根据需要选用材料,降低了仪表板本体的模具结构,模具费用低,可有效防止仪表板本体外观的缩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
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底板上开设有主定位孔,另一个所述安装底板上开设有副定位孔,所述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锁紧孔外端,所述主定位孔为圆孔,所述副定位孔为沿所述卡紧间隙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采用此方案,在安装时可通过主、副定位孔对安装底板进行预定位,由于副定位孔为条形的,因此锁紧前可对安装底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确保整个结构能更好地适应安装误差,而安装锁紧孔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方便定位后进行锁紧。
两个所述卡紧立板的上部分别朝远离所述卡紧间隙一侧倾斜弯折形成导向部。采用此结构,通过导向部的导向,在卡紧机舱钣金时更顺畅。
其中一个所述卡紧立板上开设有出模孔,该出模孔正对所述卡紧凸块。采用此结构,在制备支架时方便卡紧凸块的脱模。
上述卡紧立板和所述导向部的两侧边分别朝远离所述卡紧间隙一侧弯折延伸形成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外壁上还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边与所述安装底板固定连接。采用此结构,能有效提升卡紧立板的强度,且具有卡紧凸块的卡紧立板上的两个加强支撑板之间还形成了一个隔离空间,卡紧时卡紧凸块会在一定程度上后退让位,而这个隔离空间在卡进凸块后退时能防止其与仪表板本体的其他部位之间产生干涉。
两块所述安装底板的下方设有加强凸块,该加强凸块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安装底板固定连接,且两块所述卡紧立板的下部与所述加强凸块固定连接。由于卡紧立板上开设了让位狭缝或出模孔对其强度有削弱,通过加强凸块不仅能有效提升卡紧立板的强度,同时还能使整个结构中心下移,在装配过程中,更稳定、方便。
上述安装底板的端部以及其靠近所述出模孔的侧边分别朝下翻折形成加强翻边。采用此结构能有效提升安装底板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7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