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机械开锁装置的电磁锁及电气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7907.8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巴成宏;陆学军;万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52 | 分类号: | E05B65/52;E05B47/02;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 34121 | 代理人: | 朱娅娟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机械 开锁 装置 电磁 电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机械开锁装置的电磁锁,包括通过套管连接的电磁锁部和机械锁部,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可沿所述套管长度方向活动的钢索,所述电磁锁部包括电磁锁基座、线圈、前后挡板、磁座、锁头、拉杆和压缩弹簧,所述机械锁部包括机械锁基座、圆柱锁和锁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此电磁锁的电气柜。上述电磁锁,在保留了传统电磁锁的电磁吸合功能外,另外还设有机械开锁的拉杆设计,同时配置了一整套的可远程机械开锁的装置,解决了电磁锁远程机械开锁的设计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锁。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电磁锁被应用于如快递柜、保险柜、智能门禁、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行业。电磁锁的设计与电磁铁一样,是利用电流产生磁的原理,当电流通过磁力锁的线圈时,电磁锁会产生强大的吸力,紧紧地吸住吸附铁达到开关锁的效果。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电磁锁,大多采用电磁技术与机械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105178725 A公开了一种电磁锁的控制方法、电磁锁及快递柜,一种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电路、控制模块、线圈和锁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线圈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输出电流至所述线圈,以供所述线圈产生磁力吸合所述锁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线圈是否满足预设安全条件;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线圈不满足所述预设安全条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停止输出所述电流至所述线圈。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目前的电磁锁已较为智能化,但在没有电(如紧急停电)的情况下,会导致柜门无法开启,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扰。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电子锁带有机械解锁按键,但在产品设计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空间因素、位置因素等,如何远程触发解锁按键,也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作出改进,即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远程机械开锁的电磁锁,同时提供一种应用此电磁锁的电气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机械开锁装置的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套管连接的电磁锁部和机械锁部,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可沿所述套管长度方向活动的钢索。
所述电磁锁部包括:电磁锁基座,与所述套管的一端固连;线圈,由外部电源供电,其内侧表面和前后端设有绝缘保护套;设有第一通孔的前挡板,从所述线圈的前端将其固定于所述电磁锁基座上;设有第二通孔的后挡板,从所述线圈的后端将其固定于所述电磁锁基座上;磁座,位于所述线圈内且固定于所述绝缘保护套内,其上设有贯穿孔;
锁头,其后端固连有卡扣;拉杆,从前往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二通孔,其前端固连所述锁头,其后端固连所述钢索的一端,该拉杆上安装有位于所述磁座和所述前挡板之间的铁磁金属部;以及压缩弹簧,套装于所述拉杆的前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卡扣和所述前挡板。
所述机械锁部包括:机械锁基座,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固连;圆柱锁,安装于所述机械锁基座上;以及锁舌,配合所述圆柱锁发生转动,并与所述钢索的另一端固连。
进一步,所述绝缘保护套有位于所述线圈前部的前保护套和位于所述线圈后部的后保护套组成。
进一步,所述磁座为环形筒状。
进一步,电磁锁基座由底板以及垂直安装于该底板上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组成,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供所述锁头活动穿出的通孔,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上,所述线圈通过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机械锁部为一套,所述电磁锁部为多套,每套所述电磁锁部分别通过一所述套管连接所述机械锁部。
一种电气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上述的带有机械开锁装置的电磁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7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