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阻抗的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99726.7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石皓天;贺笑雨;宋杨林;陈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基实业(江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8 | 分类号: | H01R13/58;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352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环 金属屏蔽壳 金属编织网层 压合 阻抗 前端外表面 径向缩小 导通 后翻 外壁 线缆 压实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电化学反应 连接线 稳固接触 线缆线径 插头 公差 铜箔层 外被层 包住 夹紧 减小 上套 焊接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低阻抗的连接线,其中,外被层的前端外表面套设有一扣环,该扣环径向缩小对线缆内部进行压实,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后翻包于扣环的外壁面上;插头之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壳的后端压合包住扣环,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夹紧于扣环和金属屏蔽壳之间。通过在外被的前端外表面上套设有扣环,扣环径向缩小对线缆内部进行压实,且通过扣环减小了线缆线径公差对压合后与金属屏蔽壳匹配影响,从而降低了阻抗;且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后翻包裹于扣环外壁面上,金属屏蔽壳压合包裹扣环,从而使金属编织网层与金属屏蔽壳稳固接触导通,相较传统在金属编织网层外包裹铜箔层与金属屏蔽壳焊接导通,其不会产生电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降低阻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降低阻抗的连接线。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产品的现有技术,其包括有线缆10'和插头20',线缆10'内的导线单元11'前端和金属编织网层12'前端会伸出外被层的前端,金属编织网层12'为铝镁合金材质,其不具有可焊性,所以不能直接与插头20'的金属屏蔽壳21'焊接在一起,金属编织网层12'与金属屏蔽壳21'接触导通是起到接地的作用;因金属编织网层12'和金属屏蔽壳21'不能直接焊接导通,所以传统的做法是在金属编织网层12'包裹一铜箔层30',再将铜箔层30'与金属屏蔽壳21'焊接在一起,即铜箔层30'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但是产品再使用久后,铜箔层30'会与金属编织网层12'产生电化学反应,从而会导致产品的阻抗值增大,不利于产品的使用。且多个导线单元11'会散开与对应插头20'的端子焊接,从而导致线缆10'前端内部空心率会增加,线缆10'内部产生形变也会导致阻抗的增加。且线缆是软性塑胶材质,加工的公差也会比较大,传统的工艺也会因为公差的匹配间隙导致阻抗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阻抗的连接线,其有效解决了产品阻抗值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阻抗的连接线,包括有线缆和插头,该线缆包括有导线单元、金属编织网层以及外被层,该金属编织网层包裹于导线单元外,该外被层包裹于金属编织网层外;该导线单元的前端和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均向前凸出外被层的前端;该插头设置于线缆的前端,导线单元的前端伸入插头内并与插头的端子导通连接;其中,该外被层的前端外表面套设有一扣环,该扣环径向缩小对线缆内部进行压实,且该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后翻包裹于扣环的外壁面上;该插头之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壳的后端压合包裹住扣环,金属编织网层的前端夹紧于扣环和金属屏蔽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环通过铆压的方式套设于外被层的前端外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插头之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壳的后端通过铆压的方式压合包裹住扣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包括有彼此拼装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的后端形成收口部,上述扣环位于收口部内,且下壳的后端两侧向上延伸出有铆压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环为非裸铜的导电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环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编织网层为铝镁合金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外成型有塑胶外壳或在金属屏蔽壳外装配塑胶或金属护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单元和金属编织网层之间夹设有铝箔PET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基实业(江西)有限公司,未经联基实业(江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9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