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弦乐器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1529.4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石明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明灯 |
主分类号: | G10G5/00 | 分类号: | G10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弦乐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弦乐器的固定装置,属于弦乐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底板顶部远离第一滑动槽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两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底部安装的吸盘,将固定装置直接通过吸盘与地面固定牢固,且将四组吸盘设置在底板底部的四角处,使固定装置更加稳定,从而防止固定装置与地面之间发生移动,便于对弦乐器进行固定,通过转动把手使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上的正向螺纹与反向螺纹的作用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反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弦乐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提琴或由于大提琴或低音提琴等弦乐器的体积较为庞大,演奏者无法如同小提琴一般地托在肩头上,而必须将其立在地面上演奏,为了演奏时的稳定性,这类提琴在底部伸出一琴脚,以供抵撑于地面上。
现有的大提琴固定装置与地面之间容易滑动,导致对大提琴的固定效果不佳,大多数固定装置的高度都固定,不能根据不同使用条件改变固定装置的高度,且不可全方位旋,不方便弦乐器的固定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固定装置与地面之间固定不牢固、固定装置不能调节高度、不可多角度调节固定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弦乐器的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弦乐器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底板顶部远离第一滑动槽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两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两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球,所述固定球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球,所述活动球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螺纹孔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吸盘。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的内部皆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活动杆通过滑槽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通过滑槽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滑槽和滑块与固定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远离固定板一端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通孔与第一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通孔与第二活动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排布,且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外壁的销轴,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球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靠近第一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双向螺纹杆靠近第二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双向螺纹杆靠近第一滑动槽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正向螺纹,所述双向螺纹杆靠近第二滑动槽一端的外侧设置有逆向螺纹,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通过正向螺纹和逆向螺纹与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明灯,未经石明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1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同步连杆装置的液压金属打包机
- 下一篇:自脱式铁鞋防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