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4738.4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雷怀冲;尚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最大 吸湿 含水率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涉及土壤物理性能测量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罐与多个隔筒,多个隔筒将安装罐的内腔分割成恒湿腔、缓冲腔和试样放置腔,缓冲腔与试样放置腔连通,恒湿腔与缓冲腔连通有真空泵,缓冲腔上端设有密封板,恒湿腔和试样放置腔上端分别设有顶盖和盖体,恒湿腔内装盛有饱和溴化钠盐溶液,安装罐底部固定有排水阀,顶盖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湿度计,缓冲腔和试样放置腔与恒湿腔以及真空泵之间设有管道组件。通过上述设置,缩短了管路传送水分的行程,减小了整个测量装置占据试验室的空间,从而方便使整个测量装置处于恒温状态,加快了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制作土壤样本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物理性能测量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水分大致分为化学结合水、吸湿水和自由水三类,吸湿水是土壤颗粒表面被分子张力所吸附的单分子水层。土壤可以先从大气吸附气态的水分,用这种方式被吸收的水分被称为吸湿水。风干的土壤中都含有吸湿水,其含量试大气的湿度及土壤性质而异。土壤在吸湿水时,会放出吸湿热,要排除土壤吸湿水,必须对土壤加热,在温度105℃到110℃时,吸湿水能重新成为气态而与土壤分离,而一般有机质不致分解。为了使分析得到合理的相对性数值,所以在计算吸湿水含量的百分比时,都以“烘干土”作为基数,因此在土壤分析之前,必须测定土壤吸湿水的含量然后根据吸湿水的含量,由风干土重换算成烘干土的重量。
授权公告号为CN2658742Y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包括恒湿箱、试样放置箱、循环泵、真空泵和阀门,恒湿箱在25℃±2℃温度下能形成相对湿度为60%±2%的恒湿空间,各部件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并在管路上安装有阀门。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恒湿箱、试样放置箱、循环泵、真空泵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使恒湿箱与试样放置箱之间形成水汽循环,且由于管道较多,使得管道的排列较为复杂,因此需占据实验室较大的空间,实验人员在制作土壤样本的过程中需要在各管道之间来回调节官道上的阀体,占地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较难保证整个测量装置处于恒温环境中,因此较难控制恒湿箱内的湿度,可能影响土壤的吸收水分的速度,从而降低了制作土壤样本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具有减小整个测量装置占地面积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整个装置所处环境的温度,有效的提高了土壤样本的制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包括安装罐与固定在所述安装罐内并与所述安装罐同轴设置的多个隔筒,多个所述隔筒将所述安装罐的内腔分割成恒湿腔、缓冲腔和试样放置腔,所述缓冲腔位于所述恒湿腔与所述试样放置腔之间,所述缓冲腔与所述试样放置腔连通,所述恒湿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有真空泵,所述缓冲腔上端设置有密封所述缓冲腔的密封板,所述恒湿腔和所述试样放置腔上端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顶盖和盖体,所述恒湿腔内装盛有饱和溴化钠盐溶液,所述安装罐底部固定有连通所述恒湿腔设置的排水阀,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湿度计,所述缓冲腔、所述试样放置腔、所述恒湿腔以及真空泵之间设置有输送水分的管道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管路传送水分的行程,减小了整个测量装置占据试验室的空间,从而方便使整个测量装置处于恒温状态,加快了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制作土壤样本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腔与所述试样放置腔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缓冲腔与所述试样放置腔通过所述通气口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缓冲腔与试样放置腔之间的隔板上开设通气口使缓冲腔与试样放置腔之间相连通,从而方便缓冲腔内的水分直接运行到试样放置腔中,缩短了管路传送水分的行程,有效的提高了制作土壤样本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4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木模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