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4739.9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谢良;尚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功能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型桩上的桩头在进行不同试验时需要拆卸更换的问题。及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多用桩头与桩端,所述多用桩头两端分别设置有抗压桩头以及抗拔桩头,所述多用桩头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桩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多用桩头的连接件,所述桩体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多用桩头的固定组件。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模型桩可借助其端部的多用桩头进行不同的检测试验,避免拆卸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试验模拟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
背景技术
模型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土工试验,它是在室内以现场桩基为原型,通过缩小一定的比例来近似的模拟现场桩基受力、变形的情况。桩所受到的荷载按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下压荷载、上拔荷载和水平荷载,现场桩基的受力比较复杂,常常受到下压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耦合作用,或者上拔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耦合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室内模型试验时,不仅要考虑模型桩的单向受力,而且还有综合考虑模型桩在多向作用力耦合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
基于上述考虑,授权公告号为CN2053010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模型桩,包括桩头、桩身和桩端,桩头由桩头顶座和上部连接件构成,桩头顶座呈圆筒状,桩头顶座外侧壁下部设有凹槽,桩头顶座底部开口,顶部中央设有螺纹孔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上部连接件与桩头顶座通过螺纹连接,桩身整体为两端带外螺纹接口的圆形桩身,桩身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半桩身构成,各半桩身内沿桩身轴向均黏贴有多个电阻应变片,桩身上部设有导线出口,桩端由桩端底座和下部连接件构成,桩端底座呈圆筒状,顶部开口,底部中央设有螺纹孔新型多功能模型桩,下部连接件与桩端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桩头顶座和桩端底座分别与桩身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该模型桩能够适用于室内模型桩的抗压、抗拔、抗水平荷载试验。
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模型桩从抗压载荷试验切换至抗拔荷载试验时,需要将桩身上所安装的桩头进行拆卸更换,操作较为复杂,且在长此以往的桩头更换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桩身与桩头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发生松动,最终影响测量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拆换桩头的新型多功能模型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型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多用桩头与桩端,所述多用桩头两端分别设置有抗压桩头以及抗拔桩头,所述多用桩头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桩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多用桩头的连接件,所述桩体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多用桩头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用桩头利用连接件转动设置在桩体端部的同时可借助固定组件在需要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抗压桩头或抗拔桩头的转动切换,从而避免在更换试验类型时对桩头进行拆换,使本多功能模型桩使用更加便捷,且不会由于更换次数较多导致连接不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沿所述桩体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桩体端部的两根连接柱,两根所述连接柱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柱的穿槽,两所述穿槽轴向一致,所述穿槽内滑动设置有沿所述桩体轴向移动的连接块,所述多用桩头中部两侧分别与两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用桩头通过其两侧分别与两连接柱内的连接块转动连接,实现多用桩头在桩体端部的转动滑移设置,从而在需要时滑动与转动多用桩头进行调节,最终完成改变多用桩头在固定时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用于限制所述多用桩头的限位件以及用于定位所述连接块的控制螺栓,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柱体一端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穿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轴向同所述桩体轴向一致,所述控制螺栓与所述安装孔螺纹配合并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控制螺栓尾端同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4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最大吸湿含水率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面测量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