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5048.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刘敏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开口器,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蝶形螺栓,所述第一转动件整体呈U型,所述第一转动件由第一连接杆、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杆、上支撑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设有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设有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件整体呈U型,所述第二转动件由第二连接杆、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杆、下支撑板组成,第二侧杆的一端设有尖状凸起,两个所述尖状凸起之间设有转动套体,所述第二侧杆的中部设有轴体,通过转动蝶形螺栓就可以实现将口腔撑开,撑开之后,不需要医生一直采用手去固定,同时具有高度调整的作用,便于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调节患者的开口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医用开口器。
背景技术
开口器,是用于呼吸困难或者神志不清需洗胃等时用的撑开口腔的器械。
传统的开口器存在很多的缺点,需要操作人员的手持续的夹持开口器才能使用,松手后开口器就自动复位,这对于胃镜检查、龋齿治疗等一些需要长期开口的操作来说,非常麻烦,并且也不利于医生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开口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开口器: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蝶形螺栓;
所述第一转动件整体呈U型,所述第一转动件由第一连接杆、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杆、上支撑板组成,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设有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和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靠近转动杆的一端,所述上支撑板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上支撑板固定在第一侧杆的另外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设有转动环;
所述第二转动件整体呈U型,所述第二转动件由第二连接杆、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杆、下支撑板组成,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杆的一端设有尖状凸起,两个所述尖状凸起之间设有转动套体,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和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靠近转动套体的一端,所述下支撑板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第二侧杆的另外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杆的中部设有轴体,所述转动环和轴体之间转动配合;
所述蝶形螺栓穿过螺母后,蝶形螺栓的顶端和转动套体转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转动件在靠近转动杆的一端设有圆盘按住块。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长度相等。
作为改进,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材质是乳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转动蝶形螺栓就可以实现将口腔撑开,撑开之后,不需要医生一直采用手去固定,同时具有高度调整的作用,便于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调节患者的开口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器的第一转动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器的第二转动件示意图。
如图所示:1、蝶形螺栓,2、第一连接杆,3、第一侧杆,4、转动杆,5、上支撑板,6、螺母,7、转动环,8、第二连接杆,9、第二侧杆,10、下支撑板,11、尖状凸起,12、转动套体,13、轴体,14、圆盘按住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开口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医用开口器,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蝶形螺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刘敏,未经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刘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5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烫电化铝箔卷预装台
- 下一篇:一种消毒喷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