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石墨烯发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5370.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香;徐文阁;王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韩都电气石纳米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石墨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烯电热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石墨烯发热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板层下依次放置防水膜、石墨烯电热膜、反射膜和保温层,当使用时,开启电源启动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的一面通过逐层向上传导热量至地板层,另一面通过反射膜和保温层与地下寒气进行对冲,从而使在寒冷地区的汗蒸房能够抵御地下寒气,使室内温度正常;通过在石墨烯发热膜上设置防电磁屏蔽保护层,能够对发热膜组件产生的电磁波进行阻隔屏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烯电热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石墨烯发热膜。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完全由SP2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厚度仅为单原子层数或数个单原子层的准二维晶体材料,具有高导电、高强度、高导热等优异性能。石墨烯电热膜是通电后可产生热能的聚酯薄膜发热系统,热转换率高达99.28%,是目前所有电采暖系统热转化效率最高的,电热膜技术最早应用于航天工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逐渐转为民用,并成功应用于建筑供暖。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寒气由地底而上,石墨烯发热膜产生的热气始终处于室内的上半部,致使室内温度不够均衡,而且石墨烯电热膜本身由于电子元件受热容易产生电磁波,对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寒冷地区的一种双层石墨烯发热膜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石墨烯发热膜,包括石墨烯发热元件,所述石墨烯发热元件包括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上表面设置有一层红外辐射加热层,所述红外辐射加热层的上面与石墨烯发热膜的下面均设置有双层防漏电保护层,所述双层防漏电保护层的上面设置有防电磁屏蔽保护层,所述防电磁屏蔽保护层和双层防漏电保护层的下面均设置有PVC防水绝缘层,两层所述PVC防水绝缘层的边缘经压合为一体;
所述石墨烯发热元件设置在反射膜上,所述反射膜设置在保温层上,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水泥找平层上,所述石墨烯发热元件上表端面设置有防漏防水膜,所述防漏防水膜上表面设置有地板层。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为双层石墨烯发热膜。
进一步的,表面温度小于等于(65)摄氏度,环境温度为100摄氏度-40摄氏度。
进一步的,所述地板层与所述防水膜之间的厚度小于等于0.6mm。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膜和所述石墨烯发热元件之间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发热元件和所述反射膜之间的厚度小于等于0.08mm。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和所述保温层之间的厚度小于等于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板层下依次放置防水膜、石墨烯电热膜、反射膜和保温层,当使用时,开启电源启动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一面通过防水膜向地板层传到热量,另一面通过反射膜和保温层与地下寒气进行对冲,从而使在寒冷地区的汗蒸房能够抵御地下寒气,使室内温度正常;通过在石墨烯发热膜上设置防电磁屏蔽保护层,能够对发热膜组件产生的电磁波进行阻隔屏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发热元件的端面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石墨烯发热元件;2-石墨烯发热膜;3-红外辐射加热层;4-双层防漏电保护层;5-防电磁屏蔽保护层;6-PVC防水绝缘层;7-反射膜;8-保温层;9-水泥找平层;10-防水膜;11-地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韩都电气石纳米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韩都电气石纳米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5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