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护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2361.7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2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盒 防护气囊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汽车A柱 气囊 弱化 驾驶员气囊 预设距离 展开状态 保护区 侧气帘 内饰板 通过点 顶面 交通事故 前门 乘客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气囊装置,所述防护气囊装置包括:气囊盒,所述气囊盒取车辆前门的内饰板,且按照一预设距离设置于汽车A柱的底部;气囊,设置于所述气囊盒内;弱化盖,设置于所述气囊盒的顶面;所述气囊盒中的气囊在工作时冲破所述弱化盖呈展开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点爆防护气囊装置在驾驶员气囊与侧气帘之间形成保护区,防止乘客在交通事故中与汽车A柱发生碰撞带来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CIASI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即China Insurance Automotive Safety IndexCar,其中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工况,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工况此前在中国市场并未大规模开展。在此试验中要求对乘员的头部进行防护,如果乘员身体过度前倾或者接触到A柱会对乘员造成极大。
前排乘员的在正面碰撞事故中正常是向前运动,与前侧气囊稳定接触,逐渐的降低速度,以此减少伤害。在正面带角度碰撞或者小偏置碰撞工况中车辆会发生一定的横向旋转运动,乘员可能不会与气囊稳定接触,甚至出现驾驶员头部与气囊接触后向左侧滑动,在驾驶员气囊与侧气帘中间向前运动,由此造成头部与A柱发生撞击,会对乘员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护气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预防乘员与汽车A柱之间撞击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气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预防乘员与汽车A柱之间撞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气囊装置,所述防护气囊装置包括:气囊盒,其按照一预设距离设置于汽车A柱的底部;其中,截取车辆前门内饰板的内前端为所述气囊盒;气囊,设置于所述气囊盒内;弱化盖,设置于所述气囊盒的顶面;所述气囊盒中的气囊在充气展开后冲破所述弱化盖。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气囊装置还包括:所述气囊与一气囊点爆单元固定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在工作状态下充气展开为L型。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在充气展开后位于汽车的驾驶员气囊和侧气帘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弱化盖上设置有U型口、撕裂线、断裂面和/或采用易破材质制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以折叠压缩形式设置于所述气囊盒内,且经所述气囊点爆单元充气后冲破所述弱化盖,以展开形式设置于车辆前门内饰板与汽车A柱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用于在所述气囊点爆单元未工作时呈折叠压缩形式,在所述气囊点爆单元工作时呈展开形式。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气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气囊装置可以通过增加A柱保护气囊,减少发生碰撞后驾乘人员的头部在与汽车A柱碰撞时可能受到的伤害,提高驾车与乘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气囊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防护气囊装置
11 侧气帘
12 驾驶员气囊
13 气囊
14 车辆前门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23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安全气囊
- 下一篇:主动式发动机罩连接机构及其控制系统、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