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风集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2769.4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4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檀冲;赵海洋;孙明辉;严涛;赵胜利;夏晓峰;林润;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和欢庆;田英楠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集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双空间集尘杯结构复杂、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集尘单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第二杯体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第一集尘空间与第二集尘空间通过旋风分离单元隔开,且旋风分离单元能够随第一杯体一同拆卸,此时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一集尘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风分离单元将安装在一起的集尘单元分隔为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以满足二级分离的需求,一旦旋风分离单元随第一杯体拆下,两个集尘空间连通,方便一同清理灰,来实现灰尘的清理,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作为越来越常见的清洁电器,其发展趋势为:在不明显降低抽吸力的前提下,尽量小的设置工作部分,以保证吸尘器具备充足的集尘空间。出于便携性和小型化的设计思路,合理地设计吸尘器的内部结构是吸尘器设计研发的核心难点。而集尘杯和旋风分离作为吸尘器的核心部件,成为吸尘器的改进核心。
现有的旋风分离结构通常采用二级分离,如果将二级分离的灰尘全部储存在单空间集尘杯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集尘杯;如果将二级分离的分会储存在双空间集尘杯中,往往清理集尘杯会变得十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旋风集尘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双空间集尘杯结构复杂、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风集尘结构,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
集尘单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第二杯体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第一集尘空间与第二集尘空间通过旋风分离单元隔开,且旋风分离单元能够随第一杯体一同拆卸,此时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一集尘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二杯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壁、过渡侧壁、下侧壁和底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的轴线与第二杯体的轴线重合,底壁与第二杯体的轴线垂直;
上侧壁在底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下侧壁在底壁上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底壁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设有穿入第二杯体内部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与旋风分离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进气管道和进气口设有对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旋风分离单元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能够与过渡侧壁或下侧壁密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集尘空间为下侧壁和进气管道之间的空间;
第二集尘空间为上侧壁、下侧壁和环形挡板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通过螺纹连接;
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在完全安装状态和完全拆卸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至少相对旋转15°。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通过卡扣组件连接;
卡扣组件包括一一配合的弹性卡扣和卡扣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旋风集尘结构还设有用于限定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周向对正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一一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27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真空泵补水系统
- 下一篇:锁扣装置及滚塑保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