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尘设备的收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6812.4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演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A47L9/10;A47L9/16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陈业胜;苏少华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 设备 收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设备的收尘结构,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吸尘设备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地为出风口;滤尘组件,所述滤尘组件设置于罩体内;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呈弯折状,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两端分别为入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入风端与所述罩体上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端设置于罩体内部,所述出风端的方向与所述罩体的出风口的方向呈夹角。空气及灰尘等从进风口进入罩体内,借助第一导风管转接改变了气流的方向,气流与罩体的周壁发生碰撞等从而呈螺旋状的风向,空气通过出风口导入吸尘设备中,而灰尘被滤尘组件阻挡留在罩体内,既达到收尘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漏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设备的收尘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吸尘器或者除螨设备的工作原理皆为,通过电机等驱动,将空气及灰尘一并吸入收尘结构(例如,尘杯)中,而后将收尘结构中的灰尘过滤,将气流导出。由于在吸尘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压力才能将灰尘一并吸入收尘结构中,因此,在将过滤后的气流导出时,在较高的压力下容易发生漏尘现象,影响了吸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吸尘设备或者除螨设备中的收尘结构,既将设备中的灰尘集中,又避免漏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尘设备的收尘结构,与吸尘设备本体连接,所述收尘结构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吸尘设备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地为出风口;
滤尘组件,所述滤尘组件设置于罩体内;
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呈弯折状,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两端分别为入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入风端与所述罩体上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端连通罩体内部,所述出风端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罩体的出风口的开口朝向呈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夹角不包括0°、180°夹角,在本实用新型中出风端的方向与所述罩体的出风口的方向不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尘结构适用于吸尘除螨设备,在电机的驱动下,空气及灰尘等从进风口进入罩体内,并且借助第一导风管转接改变了气流的方向,由于出风端的方向与出风口的方向不平行,气流在罩体内不是直接从出风口导出,而是与罩体的周壁发生碰撞等从而呈螺旋状的风向,进风口吸入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的出风口导入吸尘设备中,而吸风口吸入的灰尘被滤尘组件阻挡留在罩体内,从而防止灰尘随气流泄露如吸尘设备中,既达到收尘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漏尘。灰尘留在罩体内可以集中处理,更加便于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管呈L型,所述第一导风管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这样设置有利于气流进入罩体内后形成旋风。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出风端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阻挡板,避免第一导风管的气流直接从出风口导出,增强罩体内的旋风气流。
更加优选地,所述收尘结构还包括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与所述第一导风管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风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入风端连接,第二端设有喇叭状的开口。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吸尘设备本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罩体设于所述上盖的上方,所述第二导风管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方。第二导风管可将第一导风管的长度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6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停车设备的车板防坠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钢坯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