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浓海水再利用制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7543.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5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陈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25B1/26;C25B15/00;C25B9/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沈佳迎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再利用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浓海水再利用制氯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过滤器、纳滤膜和次氯酸钠发生器,所述加药管与进水管接通,将杀菌剂与阻垢剂添加到进水管中,过滤器、纳滤膜和次氯酸钠发生器顺次安装于进水管上,过滤器滤除杂质,纳滤膜阻断二价离子的输送,将不含有二价离子的浓海水送至次氯酸钠发生器处,海水在次氯酸钠发生器处电解生成有效氯备用,即完成浓海水的再利用。本申请实现了浓海水再利用,有助于实现“零排放”可持续生产;减少了电解结垢和电极酸洗频率,提升了电效率,使电解设备更加节能,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浓海水再利用制氯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解淡盐水或海水生产次氯酸钠最早出现于1930年,在1965年由于金属阳极DSA的研究成功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海水中含有较多氯离子,重量占比2%左右,是天然的盐水。近年来,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反渗透滤膜的使用能够使透过膜的海水变成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淡水,而未透过膜的海水成为了含氯离子浓度更高的浓海水,一般做废水排放。如果能将这部分含氯离子浓度高的浓海水利用起来将能够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位于滨海地区对次氯酸钠有需求的厂区来说,如果有技术能利用浓海水进行电解,将极大节省电解原料的用量,节省开支。然而,由于浓海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因此考虑对浓海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利用。海水中富含钙镁等易结垢离子,电解时往往会影响电效率,需要高频率的酸洗除垢。实验证明,在传统非浓缩海水电解工艺下,虽然此时钙镁离子浓度尚未浓缩,电解海水的电极仍将在运行5天后出现少量结垢现象,而在第11天出现较多的结垢,在第14天结垢严重并影响次氯酸钠出产率,产率下降了20%。也就是说,在电解非浓缩海水时,每过两周电极就需要进行酸洗,而浓海水如不进行处理,将极大的减少次氯酸钠出产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提高浓海水电解效率的浓海水再利用制氯装置。
具体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浓海水再利用制氯装置,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过滤器、纳滤膜和次氯酸钠发生器,所述加药管与进水管接通,将杀菌剂与阻垢剂添加到进水管中,过滤器、纳滤膜和次氯酸钠发生器顺次安装于进水管上,过滤器滤除杂质,纳滤膜阻断二价离子的输送,将二价离子含量较低的浓海水送至次氯酸钠发生器处,海水在次氯酸钠发生器处电解生成有效氯备用,即完成浓海水的再利用。
上述方案以浓海水为待处理水,在进水管上设置加药管,在进行后续处理前,预先添加杀菌剂、阻垢剂等对待处理水进行预处理,而后经过过滤器的过滤,滤除水中杂质,完成浓海水杂质去除过程中的第一道过滤;此时输送至纳滤膜的浓海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被去除,纳滤膜先阻断水体中的大部分二价离子,并保证一价钠离子、一价氯离子可以自由通过,完成浓海水再利用过程中的第二道筛选;而后主要成分为一价离子的浓盐水则输送至次氯酸钠发生器处,在次氯酸钠发生器处一价氯离子通过电解转化为有效氯,该有效氯可直接作为消毒剂直接投加至水中为水消毒,如此处理,既完成了浓海水中杂质和二价易结垢离子的去除,有效提高电极的使用寿命,又有效利用了废弃浓海水中的氯化钠,将其转化成具有氧化性有效氯,用以给水消毒,完成浓海水中有效成分的再利用,使浓海水电解效率得以提高,电极酸洗频率下降,产品次氯酸钠品质和浓度得以提高。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申请人对进水管从预处理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进水管上接入储水池,加药管由储水池后侧接入进水管。储水池的设置实现待处理水预先静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水体的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7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