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0592.2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3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崔柳;李书勇;郭琦;曾冠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行波 测距 装置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用于对组合型的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测试的第一行波测距校验系统;第一行波测距校验系统,包括: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及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一电流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流行波模拟信号,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一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压行波模拟信号;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与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连接,以使该两个校验仪的模拟信号的发出工作同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组合型的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模拟测试,无需现场试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波测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行波测距装置可以利用输电线路故障后产生的电压或电流行波进行故障定位及故障测距。行波测距装置能够对输电线路故障进行定位,对快速查找故障点、恢复输电有重要意义。目前,主流的行波测距装置为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双端行波测距装置一般具有两个行波信号采集仪,两个行波信号采集仪需要分别安装在线路的两端,两个行波信号采集仪通过端与对端通信以进行同步故障测距。现有的双端行波测距装置一般只利用电流行波进行行波测距(即在线路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电流行波信号采集装置进行线路的电流行波信号采集),也有部分厂家只利用电压行波进行行波测距(即在线路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装置进行线路的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还有部分厂家同时利用电流行波与电压行波技术构成一个组合型的双端行波测距装置来进行行波测距(即在线路的一端安装一个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并在线路的另一端安装一个电流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其中,在出厂时或者校准时,需要对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测试,以判断双端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距结果是否准确。
目前没有针对同时利用电流、电压行波组合型测距的双端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平台,若要对这类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测试,一般只能通过现场试验。而现场试验的缺点如下:由于需要在真实运行的线路上人为制造故障,来测试故障测距装置测距结果是否准确,这样对正常送电有影响,且会耗费大量人力和经费而使得试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其能够对组合型的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模拟测试,无需现场试验,从而对正常送电不会有影响并降低了试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用于对组合型的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测试的第一行波测距校验系统;
所述第一行波测距校验系统,包括: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及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所述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所述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一电流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流行波模拟信号,所述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所述第一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一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压行波模拟信号;
所述第一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连接,以使该两个校验仪的模拟信号的发出工作同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组合型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组合型的第二双端行波测距装置进行测试的第二行波测距校验系统;
所述第二行波测距校验系统,包括:第二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及第二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所述第二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所述第二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二电流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流行波模拟信号,所述第二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用于向所述第二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具有的第二电压行波信号采集装置发出电压行波模拟信号;
所述第二电流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行波测距校验仪的同步端连接,以使该两个校验仪的模拟信号的发出工作同步;
其中,所述第二行波测距校验系统的同步端与所述第一行波测距校验系统的同步端建立连接,以使该两个校验系统的模拟信号的发出工作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0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结构、相应的车灯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