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6204.1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彭朋;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纹 预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涉及岩石力学试验的技术领域,包括上夹体和与下夹体,上夹体与下夹体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周向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上夹体与下夹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与下夹体转动连接的多个相对且竖直设置的立杆,与立杆相对设置多个用于支撑上夹体和下夹体的支撑杆,立杆位于多个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立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支撑杆上端设置有用于使上夹体或下夹体抵紧在支撑杆上的抵紧组件。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上夹体与下夹体进行反转,从而达到加工岩样不同位置裂纹的作用,减少了调节上、下夹体加工位置的步骤,且减少了拆卸和调整上、下夹体的次数,提高了岩样裂缝制作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力学试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地下洞室、矿山、边坡以及相关工程在进行开挖、支护等活动时,节理将会发生扩展演化,降低围岩的稳定性。为有效地限制裂隙岩体的渐进破坏,需要对多裂隙岩体三维裂纹扩展机理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将成果应用到地下洞室、边坡等大型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中,不仅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实质就是裂隙在工程扰动条件下的萌生、扩展、相互作用和贯通的过程。另一方面,岩体中赋存的复杂裂隙形式改变了岩体受力状态,进一步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破坏形式及失稳过程。因此,开展岩体裂隙形式对强度特征及破坏模式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的研究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因此,含裂纹岩石的破裂过程是岩石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外力在制作好的岩样上制作裂纹。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5630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包括一对弧形夹和锁紧螺栓,在弧形夹臂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垂直于壁面的通孔,在通孔边缘对称开设有沿通孔方向的导向槽,用锁紧螺栓和螺母将弧形夹固定好形成一个夹具,将夹具固定在支座上,并通过钻孔设备在通孔的位置对夹具内的岩样进行钻孔,然后利用带金刚砂的钢丝绳穿过岩样上的钻孔沿着导向槽锯出预定长度和角度的裂纹。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岩体破裂过程的研究中,需要在岩样的不同位置上开设裂纹,才能较为准确的评估岩体整体的力学性能,岩样在制作裂缝时,需要逐个沿导向槽进行锯切,在锯切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岩样的位置,因此需要不断的拆卸和调整夹具,降低了岩样裂缝预制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具有调整上夹体与下夹体工作位置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岩样裂缝预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岩样裂纹预制装置,包括上夹体和与所述上夹体固定的下夹体,所述上夹体与所述下夹体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周向开设有多个导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与所述下夹体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上夹体与所述下夹体进行反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夹体转动连接的多个相对且竖直设置的立杆,与所述立杆相对设置多个用于支撑所述上夹体和所述下夹体的支撑杆,所述立杆位于多个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的支撑杆上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上夹体或所述下夹体抵紧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抵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下夹体转动连接在立杆上,并使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固定连接,通过使下夹体绕立杆进行转动,可以对上夹体与下夹体进行反转,从而达到加工岩样不同位置裂纹的作用,减少了调节上、下夹体加工位置的步骤,且减少了拆卸和调整上、下夹体的次数,提高了岩样裂缝制作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夹体靠近所述立杆的位置固定有转轴,所述立杆相对于转轴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6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