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磷石膏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7930.5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0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航;郝易潇;郑学锋;张才华;李飞阔;田文慧;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江汉化工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46 | 分类号: | C01F11/46 |
代理公司: | 42247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过滤机 酸洗 搅拌槽 本实用新型 出料口 过滤区 进料口 磷石膏 连通 净化处理系统 净化系统结构 连续化生产 依次连接 出液口 酸液 自动化 回收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磷石膏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真空过滤机和第二真空过滤机,还包括搅拌槽,第一真空过滤机的出料口与搅拌槽相互连通,搅拌槽的出料口与第二真空过滤机的进料口相互连通,还包括酸洗管,所述第一真空过滤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区、第一酸洗带、第二酸洗带和第三酸洗带,第一过滤区靠近第一真空过滤机的进料口,酸洗管的出液口朝向第三酸洗带,本实用新型的磷石膏净化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对处理过程中足够多的酸液进行回收,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石膏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生产磷酸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pH值为2-3。每生产1吨磷酸,大约产生5吨的磷石膏,目前国内磷石膏堆存总量超过2.5亿吨,综合利用率仅24%左右,不同产地的磷矿成分差别较大,磷石膏杂质成分、含量及物理性能波动也较大,这些问题是影响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障碍。
如何将磷石膏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且适用清洁的材料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连续稳定大规模生产的磷石膏净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磷石膏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真空过滤机、第二真空过滤机和搅拌槽,所述第一真空过滤机的出料口与搅拌槽相互连通,搅拌槽的出料口与第二真空过滤机的进料口相互连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酸洗管,所述第一真空过滤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区、第一酸洗带、第二酸洗带和第三酸洗带,第一过滤区靠近第一真空过滤机的进料口,酸洗管的出液口朝向第三酸洗带。
磷石膏首先通过第一真空过滤机进行过滤洗涤,然后进入搅拌槽内再次打浆,打浆后进入第二真空过滤机过滤洗涤,酸洗管朝向第三酸洗带喷出酸洗液,酸洗液对经过第三酸洗带的磷石膏进行酸洗。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三气液分离器、第四气液分离器、第一送料泵、第二送料泵、第三送料泵和第四送料泵;
第三酸洗带的下方通过第四气液分离器与第四送料泵相互连通,第四送料泵的出口通向第二酸洗带的上方;
第二酸洗带的下方通过第三气液分离器与第三送料泵相互连通,第三送料泵的出口通向第一酸洗带的上方;
第一酸洗带的下方通过第二气液分离器与第二送料泵相互连通,第一过滤区的下方通过第一气液分离器与第一送料泵相互连通。
经过三酸洗带的酸洗液通过下方的第四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得到洗涤后的酸洗液,第四送料泵将洗涤后的酸洗液泵送至第二酸洗带的上方,经过第二酸洗带的酸液再次通过第三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第二次洗涤后的酸洗液,第三送料泵将第二次洗涤后的酸洗液再次送纸第一酸洗带的上方,经过第一酸洗带的酸洗液再次经过第二气液分离器分离,最后通过第一送料泵输送至外部酸液回收位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喷淋器、第五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真空泵,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三气液分离器和第四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与第一喷淋器相互连通,第一喷淋器上端出气口通过第五气液分离器与第一真空泵相互连通。
第一喷淋器将第一真空过滤机水洗和酸洗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洗涤,并通过第一真空泵抽出。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碱洗管和水洗管,所述第二真空过滤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过滤区、第一洗涤区、第二洗涤区和碱洗区,第二过滤区靠近第二真空过滤机的进料端,碱洗管的出液口朝向碱洗区的上方,水洗管的出液口朝向第二洗涤区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江汉化工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江汉化工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7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