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728121.6 申请日: 2019-05-21
公开(公告)号: CN210124878U 公开(公告)日: 2020-03-06
发明(设计)人: 谢林;张啸宇;李敬池;席志鹏;徐文强;邓蓉蓉;康然;顾军 申请(专利权)人: 谢林
主分类号: A61F2/44 分类号: A61F2/44;A61F2/46
代理公司: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代理人: 李晓静
地址: 210028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经皮内镜下 新型 颈椎 扩张 式椎间 融合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扩张机构,上固定板的顶面和下固定板的底面均设有若干固定齿;扩张机构包括:升降套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一螺纹轴,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关于螺纹轴对称设置。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有助于实现在全内窥镜下开展微创颈椎植骨融合术,该融合器是一种全内窥镜下的新型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并可通过在镜下旋动侧方螺纹轴控制融合器的升举与收合,起到支撑上下椎板、扩张椎间隙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全内窥镜颈椎手术的适应症,是颈椎融合技术的革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引起颈部疼痛(Neck Pain)的最主要原因,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具体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导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低头族”不断增加,CS的患病率直线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本病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开放手术疗法存在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而当今手术治疗的趋势是有限化、精准化和微创化。

近20多年来,治疗颈椎病的微创技术取得快速发展。Ruetten等分别于2007年、2008年报道经5.9mm切口全内窥镜下后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技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 Cervical Disctomy,PECD),具有术中创伤小、无术后颈部疼痛、保留脊柱活动度、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是颈椎病治疗技术的一次真正升华。总的来说,PECD主要有以下优点:①采用小切口可快捷进入术区 ;②通过依次插入扩张管及工作通道,实现术区360°撑开,避免了在小切口暴露过程中周围肌肉扩张遮挡术野 ;③减少了术区组织的损伤,失血少;④术后疼痛减轻;⑤避免了颈椎开放手术造成的术后假关节形成、融合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及手术入路血肿等并发症发生;⑥费用低廉。

但随着PECD技术的进一步开展也暴露出不足,如对于合并颈椎不稳的颈椎病患者,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手术后尚无镜下椎间融合器材及相应技术来实现稳定。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常常合并颈椎不稳,单纯髓核摘除,不能解决颈椎不稳,无法彻底解决患者病症;同时,前路颈椎经皮内镜术后存在椎间隙塌陷风险,对颈椎间盘和颈椎生物力学存在不利影响。经皮内镜下颈椎髓核摘除术并不能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颈椎病,使得这部分病例仍需行开放颈椎植骨内固定融合术,如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减压的同时施行脊柱融合术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Sang-Ho Lee在2007年报道了经皮内镜技术下成功施行了颈椎B-Twin稳定器治疗27例伴有颈椎不稳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新,经皮内镜技术和椎间“类融合”技术的结合,对于颈椎软组织和稳定性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同时对于颈椎不稳的病例实现了1cm手术切口下的稳定。然而B-Twin可膨胀椎间稳定器设计为多足膨胀式结构,膨胀后与终板是多足点接触,这使得接触点应力较大,容易疝入椎体内;B-Twin可膨胀椎间稳定器无中空植骨槽,和椎间融合器的设计理念不同,不能满足椎间融合的条件,无法达到真正的椎间稳定。因而,近几年来,该稳定器在临床上已退市弃用。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在颈椎经皮内窥镜下使用的椎间融合器,才能真正实现颈椎病治疗的微创融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利用经皮内窥镜技术进行颈椎植骨融合手术,使颈椎融合技术微创化,革新现有手术方式,进一步扩大经皮内窥镜手术适应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包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林,未经谢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8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