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印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9270.4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波;熊绍凯;涂先猛;谭国周;陆驰;谭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10 | 分类号: | B41F17/10;B4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赖俊科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动印墨装置,涉及印墨设备领域。滚动印墨装置包括:滚轮,滚轮的圆周面被设置为和被印刷物体贴合的印刷面;支架,支架和滚轮转动连接,支架用于固定滚轮的转动轴的位置;供墨机构,供墨机构上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容纳腔,供墨机构上具有和容纳腔连通的出墨口,出墨口用于靠近于滚轮的端面以向滚轮供墨。在滚轮上的印刷面和铜管的侧壁贴合时,在滚轮和铜管之间保持预设的工作压力时,滚轮和铜管之间贴合的面积更小,从而在印刷完成,需要滚轮脱离时,在铜管上不容易形成拖墨,可以有效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滚动印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成型内螺纹铜管,铜管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缺陷,缺陷数量须达到客户标准。喷墨装置一般置于缠绕机上,经过成型后的内螺纹管,在缠绕机上进行缠绕,需要对缺陷进行标记,以便客户在使用铜管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出铜管缺陷部位,避免将缺陷铜管用于制造蒸发器或冷凝器等器件。客户标准一般要求铜管缺陷标记清晰,喷墨面积大于铜管周长的3/4,且不存在拖墨。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墨装置,请参阅申请号为CN201210591658.5的专利申请文件,该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铜管复绕机的铜管缺陷标记系统,其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吸墨棉来为铜管印墨,由于铜管和吸墨棉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才可以完成印墨工作,但是吸墨棉和铜管贴合的面为平面,这就会导致吸墨棉和铜管之间需要较大的贴合面积才能导致吸墨棉和铜管之间的压力达到工作的压力,这样就会导致在印刷完成,需要吸墨棉脱离时,吸墨棉和铜管之间会形成拖墨,影响到成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动印墨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印墨装置在印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拖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滚动印墨装置,包括:
滚轮,所述滚轮的圆周面被设置为和被印刷物体贴合的印刷面;
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的位置;
供墨机构,所述供墨机构上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容纳腔,所述供墨机构上具有和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墨口,所述出墨口用于靠近于所述滚轮的端面以向所述滚轮供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为可变形且易吸附结构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为泡棉结构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为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具体位于在滚轮上靠近所述供墨机构上的出墨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和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支架移动以调节所述滚轮与所述被印刷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气缸或者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供墨机构上还具有收集端,所述收集端和所述滚轮远离所述出墨口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收集端用于收集从所述滚轮上掉落的墨水,所述收集端上具有收集管道,所述收集管道用于引导所述收集端内的墨水的流动路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上还具有和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墨口,所述进墨口和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从所述进墨口进入到所述容纳腔的墨水的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海绵,所述海绵用于吸收墨水以向所述滚轮供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9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体温计收纳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会计档案打孔装置